很多人吃药的时候,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极怕的。
这件事也怪不得大家,即使对药物没什么了解,基本也都知道药物有副作用;而如果对药物稍微有一些了解……会知道除了合理用药范围内的副作用以外,还有不合理用药产生的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等不良反应。
正要吃药的你被吓到了?别担心,这些不良反应,不是那么容易产生的。
是药三分毒?如何避免「中毒」?有这种想法的人大概不在少数,一颗药片吞下去整个人就已经感觉不好了。
对于这种想法,我只想说「请正确理解『是药三分毒』这句话!」
「是药三分毒」并不是说「所有的药物都自带三分毒性」,如果硬要说的话,它的三分毒性体现在:
一,剂量过大时有毒;二,蓄积过多时有毒;三,特殊情况下有毒。
1.遵医嘱服药
第一种情况好说,只要我们遵医嘱或按说明书服用,药物浓度就会维持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不会突破「毒性反应」那一道线。
2.不要过量吃
要避免第二种情况,首先要注意服用时间,说明书说服用不超过三天,你就别吃一星期。
老人、小孩、肝肾病人代谢比较慢,则更需要注意蓄积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说明书中标注有「老年人、儿童慎用」或「肝肾病人慎用」字样的,最好咨询过医生或药师后再服用。
正常服药的情况下,要产生毒并不那么容易。
3.留意服药后的身体反应
特殊情况是一种小概率事件,比如「特异质反应」。少数人对于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即使在正常剂量下,也会产生较大的反应,如某些人不能使用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
这怎么避?
一,告知医生或药师你的过敏史,避免使用这些药物;
二,留意服药后的身体反应,出现不良症状,及时就医。
一些你没注意到的「药物毒性」综上所述,只要按照遵医嘱、看说明书使用,大部分不良反应我们都能避开。
但有一些不良反应的产生,是比较隐蔽的。
1.多种药物同时吃,小心中「毒」
比如你为了想要感冒快点好,西药来一份,中成药再辅助下。两个药都严格按照说明书来吃,没问题吧?
这个还真有问题。事实上有可能这两种药物里面都含有同一种成分,又或者其中一种药物增强了另一种药物的作用,于是有可能造成人为的不良反应而「中毒」。
上述这种情况,显然是可以避开的。
2.药物变质、过期,可能有「毒」
吃药前先检查药物包装,看是否完整,是否还在保质期内。
在药物不良事件中,有一些就是因为药物保存不当,服用了变质或过了保质期的药物而引起的。这些药物就别吃了,不然不是自己给自己增加不良反应的几率么。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不良反应,如果它发生了,先别急。
1.观察,看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如果是刚吃完药半小时内产生的胃痛恶心等轻微反应,如果能够缓解就不用停药。
2.及时就医
但如果产生无法缓解的皮疹、剧烈头痛、视觉模糊、不能呼吸等,不要犹豫立即送医。
尤其是发现身上出现紫色斑块,有可能发生了变态反应,也要即刻送医。
药吃下去感觉不对劲,肯定很伤身?以上说的主要是药物的「毒性」反应,除了这些,药物更常见的是它的副作用。药吃下去后,身体感觉出来的「不太对劲」,有些你感觉到了,而有些你没感觉到。
1.打击面广,伤及无辜
因为合理用药也会产生副作用,但这并不是说药物「伤」了你的身体,而是药物在发挥药效的时候,因为选择性比较低,「打击面」比较广,牵连到了其它一些器官。
但我们要相信每一个药物上市前做过的安全性实验,对于其它器官的这些副作用,是经过多次实验验证后证明,我们可以承受的。
那你可能会说,选择性低的药物容易有副作用,是不是用选择性高的药物就好了呢?
理论上是,实际上不一定。
一方面,由于人类研发药物的时间和经验都很有限,一些后期研发的选择性高的药物临床应用时间还不长,需要更多的观察;另一方面,即便对于某一个受体的选择性高,但并不代表这个药物对人体副作用就一定更小。
比如最常用的解热镇痛类药物,老牌的布洛芬是非选择性的,会牵连到胃肠道、肝等器官。但儿童退烧首选依然是布洛芬,因为目前为止它最安全。
2.作用时间长,仍在药效中
一些药物,你可能当下没感觉,但第二天起床觉得不太对劲,这是药物的「后遗效应」。
比如一些镇静催眠类药物,次日起床后可能会觉得乏力、困倦。但放心,这也不是伤到脑子了,只是因为体内还有一些药物残留,还在持续发挥作用罢了。
一旦停药后,药物通常都会被慢慢排出体外。代谢快的药物,很快就会排干净;即便是代谢慢的药物,三天左右也会基本排出,就不要一直挂心它「毒」着你了。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海棠
图片来源:rf.白殿疯病哪家医院好白癜风用什么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