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健康服务点亮人性光辉
--------天石健康管理中心
失眠了,安眠药吃还是不吃?
失眠又称入睡和睡眠维持障碍,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分为入睡困难、浅睡性失眠、早醒性失眠三大类。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失眠的发生率竟高达38%以上
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增大,能睡个好觉成为了一种奢望,对于很多饱受失眠痛苦的人来说,还有一个纠结的问题,就是该不该服药?
?很多人对于服药有个误区,把药物视为是洪水猛兽,认为药物是有依赖性的,一旦服用,就很难戒断。正解:
1、相比药物的副作用,失眠给人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药物的副作用给人带来的危害。因此,服用药物改善睡眠,利远远大于弊。
2、虽然是利大于弊,但是,药物控制毕竟还是有副作用的。因此,在药物控制的同时,针对造成睡眠功能紊乱的内部结构损伤,强化身体原有构成营养素的补充修复,恢复新的结构平衡,是最安全彻底的康复方法。这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向,就是顺势医学的模式,与药物治疗的对抗疗法正好反向,所以可以实现多种睡眠障碍根除的停药效果。当然,这需要在专业营养师或健康管理师的指导下进行。
今天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治疗失眠的常用药物???
1、镇静催眠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俗称“安定类”药物,常见的药物包括: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劳拉西泮、地西泮、氯硝西泮等。
这类药物作用的特点是具有抗焦虑及催眠的作用。这类药物是目前最常见、最主要也相当安全的助眠药物。
但是这类药物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a:容易让人依赖。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容易让人产生依赖,不容易戒断,或者突然停药后,会出现失眠的“反跳症状”,即失眠症状加重并伴有噩梦等体验。
:
b:肌肉松弛作用,所以老年人服用此类药物将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c:宿醉效应。因为此类药物半衰期较长,如氯硝西泮的半衰期在22-38小时,所以很多患者服用后会感觉第二天起来昏昏沉沉的,没有精神。
d:有睡眠呼吸暂停症状的患者禁用。睡眠呼吸暂停通常的表现就是打鼾,并且鼾声不连续,间断性的,这样就提示有睡眠呼吸暂停症状。服用“安定类”药物将会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并身体有潜在的危害,甚至增加了猝死的风险。
2、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等这类药物的特点就是作用时间短,适用于入睡困难的人群,短期服用效果好。
这类药物也没有抗焦虑、肌肉松弛等作用,所以老年人及有打鼾症状的人服用安全性相对也高一些。
3、抗抑郁药物——米氮平、曲唑酮、阿戈美拉汀等
我只是睡眠不好,为什么要服用抗抑郁药?
其实,很多失眠患者特别是慢性失眠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抑郁焦虑症状,另外,很多抑郁症、焦虑症的患者也伴有失眠。因此具有失眠症状的人,还是需要辅助服用抗抑郁药物。
失眠好比是锅里的水开了,沸腾了,服用安定类及非安定类药物就如同往锅里加凉水,好让沸腾的水安静了,失眠症状得到暂时的缓解,但炉灶的火还没有断,没过多久,水又开始沸腾了。所以服用抗抑郁药物就如同是把火浇灭,来解决失眠问题。
药物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那如何使用药物助眠呢?答案是???
其实很多失眠的患者都在服药,但是都是未经医生诊断后自行服药,结果导致失眠症状反反复复,迁延不愈。
另外,睡眠障碍的种类很多,失眠只是其中一种,还有我们提到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等等。因此,医院,看医生,做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三是,在药物控制的同时,寻求专业的营养师或健康管理师等健康学专业人员(医生)而不是治疗学医生,进行以营养为核心的全面健康管理,从根源上清除和修复损伤的内在结构性异常,实现功能上的彻底康复停药,而不是常年依靠服用助眠药物,这才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