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童喝鲜榨果汁中毒宝宝吃鳕鱼拉出鱼

最好的挽救就是预防

应急说

日常生活中,出于对营养和健康的考虑,家长们总是想办法让孩子食用最天然最安全最具营养的食物,但你不知道的是,安全享用食物也有门道!

2岁男童喝鲜榨果汁中毒险身亡

两岁大的壮壮突然呕吐,经医院诊断是喝了鲜榨带核的苹果汁而中毒。

原来孩子的奶奶直接将一个苹果切成四瓣,没有去除苹果核和苹果籽便直接打成了果汁。壮壮饮用后出现了突然呕吐的症状,苹果籽中含有天然氰化物,造成壮壮中毒的严重后果,差点丧命。

医生及营养专家均证实,苹果、桃子、杏子等多种水果香甜可口,但果核中含有毒物质氢氰酸。

营养专家表示,小孩胃肠脆弱,最好去籽后再吃果肉。而相反对于成人而言,很多果籽具有一定的营养,但在食用时要注意方法。

果核会引起中毒?

答案是肯定的,但不是绝对的。

苹果核会引起“中毒”,是因为里面含有天然的氰化物。如果过量食用,可能会阻止血液里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严重时造成窒息,头晕头痛。

对于成人来说,吃苹果核是不会中毒的,但是长期吃对健康有影响。对孩子来说,基本不会吃到苹果核。如果不将核和籽打碎吃下去,也不会中毒。

宝宝吃到果核并不都会引起“中毒”,但还是建议麻麻们给孩子榨果汁时,去除果核、籽、果皮部分再榨比较安全。

顺便说一下,近几年破壁机渐渐流行起来,号称能分解更多的营养。这样打碎核渣给宝宝吃真的放心?

而且喝果汁比吃水果更方便,不知不觉容易过量。如果过量的水果里带有果核、籽,短时间喝下去,中毒的几率就会增加好几倍。

多大能喝果汁?

实际上,营养学家不建议1岁以下的宝宝喝果汁。原因很简单:

占用胃容积,影响宝宝正常喝奶量;

甜味可能会让宝宝“上瘾”,抗拒包括白开水在内的无味食物;

哪怕%鲜榨不加一滴水,营养也无法和水果本身相比。

▲用勺子刮成果泥这种省力办法我会说?

即使1岁后日常喝果汁,也要注意防止过量引起的高糖分问题。最好不要用喝果汁代替全部水果摄入。

PS.这里说的果汁都是家里鲜榨、去除果核的纯果汁,超市买的“果汁”哪怕标明%也不推荐经常喝,营养价值不高。

这些果仁也带毒

◆杏仁

吃完杏顺便敲开核吃个杏仁是很多人的习惯,杏仁露也是常见润肺甜品。But人家那是加工过的,要知道没加工的成人吃多了都会中毒。

◆桃李仁

敲杏仁还觉得可以理解,吃完桃子李子还要嚼碎了喂宝宝命其名曰补脑清热根据何在?吃多会引起头晕恶心。

◆白果

不管是生吃还是完全熟透的,大人三四十粒、宝宝5-10粒,轻则恶心呕吐,重则可能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扬州一宝宝吃了“鳕鱼”,

腹泻不止拉出来的都是油

很多人爱吃鱼,有一种鱼如今颇受青睐,那就是号称富含DHA的营养鱼——鳕鱼。最近,扬州市民贾女士就给宝宝买了鳕鱼作为辅食,可孩子吃了鳕鱼之后,很快就出现了腹泻,而且拉出来的都是油。贾女士上网一搜索,怔住了:自己买的很可能是假鳕鱼!

买到假鳕鱼?

贾女士告诉记者,她是在市区一家大卖场购买的散装鳕鱼,做成辅食给孩子吃了之后,孩子很快出现了异常反应,不仅腹泻不止,而且排出来的都是黄色的油腻腻的东西。

贾女士事后在网上搜索,发现正宗鳕鱼的价格高达几百元一斤,而自己买的才十几元一斤。再看相关的链接,发现明星马伊琍也曾中过招,她给女儿吃鳕鱼,结果孩子也莫名其妙地拉出来一堆油。仔细一查,她女儿吃的压根就不是鳕鱼,而是一种油鱼。对此,央视还专门做了报道。贾女士就此怀疑,自己孩子吃的也是这种“假鳕鱼”。

贾女士购买的所谓“鳕鱼”是不是油鱼冒充的?扬州市场上到底有没有真正的鳕鱼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到市区各大卖场进行了一番实地调查。

不同鳕鱼,价格差十倍

记者首先来到扬州西区一家超市,只见冷冻水产柜台里,鳕鱼的种类繁多,有阿拉斯加鳕鱼,有挪威鳕鱼,还有扁鳕鱼,绝大多数都是以鱼段的形式出售,价格每斤在四、五十元左右。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都是鳕鱼,只不过都是水鳕鱼,如果上锅蒸煮,蒸出来的水比较多。而当记者提出要买这种鳕鱼给孩子做辅食,这名工作人员立刻打了回牌,强调这种鱼只适合大人食用,如果给孩子吃,只能吃另一种银鳕鱼,价格在每斤三百块钱左右。

随后记者又来到另一家大卖场,发现这里只有一种散装鳕鱼售卖,每斤价格只有十几元。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地表示,这种鳕鱼就是真正的鳕鱼,因为促销才这样便宜。

记者接着又走访了几家大卖场,发现各家售卖的鳕鱼种类都很多,最贵的银鳕鱼和最便宜的散装鳕鱼价格竟相差十倍以上。不过,商家都坚称:不管是高档的“银鳕鱼”,还是低档的“普通鳕鱼”,都是纯正的鳕鱼,只是品种不同而已。

走了这一圈,想必大伙儿跟小编一样都犯了晕乎:这些鳕鱼有没有假,到底哪种鳕鱼才是正宗的鳕鱼呢?记者从几家大卖场分别购买了五种不同种类的鳕鱼,请专家来做鉴定。

记者所购买的鳕鱼分别为:散装鳕鱼、深海鳕鱼片、挪威北极鳕切块、阿拉斯加鳕鱼以及法国银鳕鱼。除了散装鳕鱼,其他四种盒装鳕鱼都标注了鳕鱼的类型,其中,深海鳕鱼片标注的是细鳞壮鳕,挪威北极鳕切块标注的是真鳕,阿拉斯加鳕鱼是黄线狭鳕,银鳕鱼标注的是犬牙鱼。

五种均为假鳕鱼

记者将这五份样品带到了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专家在仔细辨别后表示,这五份样品,都不是真正的鳕鱼。

扬大旅游烹饪学院教师于泉告诉记者,从生物学上细分,真正的鳕鱼只有三种,分别为太平洋鳕、大西洋鳕和格林兰鳕。由于是濒危保护动物,鳕鱼被严格限制捕捞,产量很少,所以扬州市场上基本看不到。真正的鳕鱼颜色为白色,鱼鳞很细很紧很均匀,而这都与记者购买的五种样品有着明显的区别。

于老师表示,所谓的细鳞壮鳕、黄线狭鳕以及真鳕,都只是鳕鱼的远亲,无论营养价值还是口感,都和真正的鳕鱼相差较大,而市面上价格较高的银鳕鱼跟鳕鱼压根就不是一个品种,连亲戚都算不上,不过从营养价值和口感来看,银鳕鱼还是比较接近于真鳕鱼的,价格在一百到两百之间,相比于正宗的鳕鱼,价格低一点,营养价值差一点。

“油鱼”多用于炼油

至于贾女士女儿吃完了拉肚子的油鱼,于老师认为,很可能是一种学名为异鳞蛇鲭的鱼,切片和鳕鱼很类似,但肉质略微发黄,鳞片也较为粗糙。之所以称它为“油鱼”,是因为鱼体的百分之二十以上都是蜡脂性的,不容易消化吸收,吃完了的确容易造成腹泻。

于老师指出,记者购买的散装鳕鱼段从颜色、鳞片来看,很可能就是油鱼冒充的,在国外,油鱼多用于提炼工业用润滑剂。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家都禁止油鱼入口。

营养学家蒋放则表示,虽然市面上充斥着种类繁多的假鳕鱼,但是从营养学角度来说,并不影响食用,不过对于那些成分不明的散装鳕鱼,市民就得当心了,如果是油鱼,千万不要食用,尤其是胃肠道还未发育完全的孩子。

确实,购买和食用鳕鱼时大家可得留点神,别DHA没补着,却吃进去一堆“垃圾油”。而对于那些用油鱼冒充鳕鱼出售的商家,市场管理部门也得去管一管,别让他们这么肆无忌惮地祸害消费者。

这十种食物,谨慎给孩子吃!

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宝宝的营养饮食就成了重中之重。

可是,你知道吗,小宝宝的消化系统还很稚嫩,对食物是非常挑剔的,蜂蜜、果汁等这些看似营养又常见的食物,小宝宝其实还不适宜吃。

快看看下面这些,你是否都注意到了,也让身边更多的家长都知道!

盐、糖以及各种调味品

根据《中国膳食居民指南()》建议,1岁以内宝宝辅食应保持原味,不加盐、糖以及各种调味品,1岁以后再逐渐尝试淡口味的家庭膳食。

淡口味食物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较少偏食挑食的风险。淡口味食物也可以减少婴幼儿盐和糖的摄入量,降低儿童期和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果冻

3岁以下的小孩,最好都不要吃果冻。如果一定要吃的话,要用小勺来取食,细嚼慢咽,不要整个吞咽。

果冻是胶状物,滑软而有弹性,小宝宝的咀嚼功能比较差,不容易粉碎果冻,一旦吸食进去,很容易造成软滑的果冻吸入气管。进入气管后,柔软的果冻会随气管变形,不容易被排出,将气管塞住导致窒息。

整粒的坚果(比如花生、瓜子、开心果、核桃等)

同样也是存在窒息危险。小宝宝牙齿还没有长全,不能充分嚼碎,如果吃的时候不小心,很可能吸入气管。

因此,2岁以下的宝宝最好不要喂整粒的坚果仁,可以把果仁碾碎放在粥里。

饮料(包括可乐、咖啡、茶、酒等)

可乐、咖啡、浓茶等饮料中,含有太多的糖分或咖啡因,容易引起蛀牙,还会影响宝宝的味觉,使人兴奋,甚至还会影响宝宝的生物钟。

功能饮料中含有过多的电解质,会加重宝宝的肝肾负担,同样也不适合宝宝喝。

至于酒,那就更加绝对不要尝试,哪怕是筷子沾一点尝尝也不行。喝酒会损伤肝,宝宝喝酒甚至还会影响脑部发育,导致智力倒退。

鲜牛奶

鲜牛奶虽然营养丰富,但是鲜牛奶中的蛋白质分子结构大,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来说,不容易在肠道吸收,过量食用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果汁

水果榨汁以后,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会有损失,营养价值降低,而且果汁的含糖量比较高,可能导致蛀牙,宝宝喝惯果汁以后还可能会对白开水毫无兴趣。所以,1岁以内的宝宝还是吃果泥比较好,1岁以后也要限制喝稀释的果汁。

蜂蜜

蜂蜜在酿造、储存、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婴儿的肝脏的解毒功能较差,少量的肉毒杆菌就能导致他们中毒。因此宝宝至少要1岁后,才能少量尝试吃蜂蜜。

汤圆

汤圆一般以糯米粉为食材,不容易消化,宝宝肠胃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吃了以后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而且糯米比较黏,宝宝吃汤圆的时候还可能粘在食道上阻塞呼吸道。

巧克力

巧克力的脂肪和糖的含量高,不易消化,宝宝吃巧克力容易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另外,巧克力含有使神经系统兴奋的物质,会使宝宝不易入睡和哭闹不安。

各种软糖、硬糖

小宝宝很难嚼碎,可能会被噎住。另外,吃糖的频率高的话,还会增加蛀牙的风险。

大一点的宝宝,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不让宝宝吃糖,那么就要学习下吃糖不蛀牙的秘诀:减少吃糖的次数(集中进食),并且吃糖以后注意漱口,不要让糖长时间停留在牙齿上!

赞赏

长按







































首席权威白癜风专家
白癜风手术成果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china365.com/xgyy/12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