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一个病例乘坐两辆车没戴口罩一车5人被

随着各单位陆续有序复工,人员的流动也越来越多,在乘坐公共交通时要注意些什么?在2月25日召开的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南岸区疾控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曾德唯就此类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曾德唯从乘坐长途交通工具和乘坐市内短途交通出行这两方面如何做好防护分别进行了解答。

同一个病例乘车戴口罩与否产生不同结果

曾德唯说,乘坐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旅途过程接触的人员众多,来自四面八方,乘坐密闭交通工具感染的案例不少,他举例说,外地有这样一个案例,1名病例已经出现咳嗽症状,由于时间急没有买到口罩,他本人也没想到自己已经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于是就在没有戴口罩的情况下上了从市区回县城的大巴车,当时整个大巴车上不少人也没有戴口罩,后来经当地疾控中心调查发现,这一趟大巴车就有5名乘客被感染。这名病例到达县城后,及时购买了口罩,佩戴后继续乘坐另一辆中巴车抵达了最终目的地,后面的过程没有发现新的病例报告。

曾德唯表示,这个案例是典型的公共交通工具暴露引起的聚集疫情,反映出所有人在密闭空间全程佩戴口罩的重要性,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划重点乘坐长途交通工具需要注意这些

因此,曾德唯建议,市民在乘坐长途交通工具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出行前,首先确认自身是否健康,若有不适,建议暂停出行安排,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应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医,全程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

旅途过程中要全程佩戴口罩,可以多备1-2个口罩,在口罩变形、污染后及时更换。如果在长途旅行中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或立即向就近的工作人员报告,切不可隐瞒、拖延;上火车后或在机舱内,要尽量减少走动,若是短途出行,尽量不要进食,以免过程中摘除口罩。

随时洗手,严格注意手卫生。可佩戴手套,但任何手部防护均不能替代手部清洁。建议自带便携的手消毒剂、消毒纸巾来进行随时的手部清洁;尽量减少公共物品的接触,对确要使用的公共物品,如小桌板等,可以用一次性消毒纸巾擦拭后再使用。

避免人群聚集。不凑热闹,不逗留,尽快抵达目的地。减少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密闭和空气流动差的空间的停留时间。保持1-2米的社交距离。

旅途中注意规律作息、备好食物,注意合理膳食,营养搭配,注意食品卫生,不购买游摊小贩的无证食品,避免肠胃不适,预防食物中毒。

针对在市区乘坐短途交通工具,曾德唯建议,如果路途相对不远,路线周围较为空旷,建议步行、骑行上下班,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频次,还能达到适量运动,对身体有益。如果确要乘坐,要全程戴口罩;在站台等车时不要拥挤,排队时与前面的人保持1-2米以上的安全距离,选择人少的车厢。乘坐有窗户的交通工具,尽量保持开窗通风;途中尽量减少用手触摸座位、扶手、车门等公共物品的频次,做好伤害预防,避免跌倒滑倒,触摸后要随时做好手部清洁。平时要注意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口鼻眼,到达办公场所或返回家中,第一时间洗手。

延伸阅读:

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N95……个个要分清

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还有N95、KN95甚至还有FFP2等等……虽然都是口罩家族中的一员,但是它们的参数与防护能力却大不相同。

只是样子货的小弟——医用口罩,因为对其要求不高,对病原微生物、粉尘的过滤性差,所以他防护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医用外科口罩作为家族的大哥一向对自己严格要求,必须参照医药标准YY或是更高的标准进行生产,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应达到30%以上,对细菌的过滤效率要达到95%以上。医用外科口罩由内而外的吸水层、过滤层、防水层的三层结构,使其防渗透性能更好。

此外,作为防“颗粒物”诞生的旁系姐妹花——KN型口罩主要用于防护非油性颗粒物,KP型口罩既可以防护油性颗粒物也可以防护非油性颗粒物,日常人们防雾霾用的就是KN型口罩。根据其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性能进行再次划分,也就有了大家熟悉KN90、KN95、KN三种口罩了。其中KN95口罩,对非油性颗粒物(用氯化钠检测)的过滤性能达到95%以上。

事实上,我国防护口罩标准里没有N95的说法,而是采用1级、2级和3级的说法来表示过滤效率等级,一般1级就可以达到N95/KN95的要求。也就是说,只要符合防护口罩标准的任何医用防护口罩,就绝对已经达到了N95级和KN95级的过滤效率了。而且医疗环境中使用的口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隔绝细菌,而细菌一旦附着在口罩外表面,非常容易跟随潮湿的口罩直接渗透进入口罩内部,所以,防护口罩的防渗透非常重要!

非常时期出行请务必佩戴好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是您的上佳之选,而为了他人的健康安全着想也请您尽量选择没有呼吸阀的口罩!

在外不方便洗手,消毒湿巾、喷雾等能否起到消毒效果?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张流波:出门在外没有流水洗手,要用手消毒剂,把手掌、手背、指缝、手指、手指尖、大拇指等部位都擦试到。如果对酒精过敏,可以用无醇的手消毒剂。

针对电梯按纽、门把手等高风险区域,如何做好防护?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张流波:电梯按纽、门把手风险较高,并不是因为病毒在上面存活时间长,而是因为这些地方属于高频接触区域,相互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大。应对策略包括:增加消毒频次;使用面巾纸、消毒纸巾等隔开,手不直接触碰;触碰以后,及时洗手、消毒。

出现疫情后,能否使用中央空调?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张流波:有疫情出现,应该停止使用中央空调系统,还要对整个环境进行综合消毒处理,在消毒处理合格以后,再看中央空调是不是可以打开。

哪些行业感染风险更高?如何防护?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环卫工人、公交车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还有地铁、机场、海关的安检、检疫人员,安保人员、媒体记者、快递人员等,日常接触人员较多,感染风险较普通人群更高。

这些人群要准备好口罩等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毒。口罩在弄湿、弄脏导致防护性能下降时,要及时更换,用洗手液流水洗手,每天至少两次测量体温。一般情况下,不必穿戴防护服或者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

如果出现了一些可疑症状,比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腹泻呕吐、肌肉酸疼等,应该立即停止工作,不能带病上岗,及时就医。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华龙网上海科普人民日报

流程编辑:TF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china365.com/yfzl/9574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