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真的会引发精神障碍吗?
酒精会导致精神疾病这是不争的事实。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中国男性中,酒精使用障碍患病率为6.9%,女性为0.2%。在有的地区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约占5-10%。
虎年新春
新一轮觥筹交错即将到来
最新一期的《健康有道》节目,与大家聊聊饮酒引发的精神障碍。
嘉宾介绍孙仲礼,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精神科执业医师、科主任、法医精神病鉴定人、心理咨询师。
完整视频回看方式
下载登入“上海嘉定”APP直播频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节目主要内容
酒精是怎样致病的?
酒精进入胃肠道,被吸收后通过血液进入大脑及人体其他各个器官,在肝脏被分解代谢。长期大量饮酒,积小害成大害,会导致各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发生。
急性酒精中毒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酒精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一般来说,酒精先抑制的是大脑皮层,人出现松弛感,显得欣快而轻佻,兴奋话多,讲话做事常常凭一时冲动。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抑制也进一步加深,出现所谓醉酒状态,语言及运动功能受到明显抑制,反应变慢,判断力和记忆力受损,自控力下降,易冒险(比如翻越阳台回家),可有攻击挑衅。再进一步,大脑处于高度抑制状态,醉倒不起,呕吐、便溺(尿)全然不知。
当血液酒精浓度超过0.4%时,则可能出现昏迷、呼吸心跳抑制,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个体对酒精的反应差异很大,取决于血液酒精浓度和个体耐受性。
慢性酒精中毒有哪些表现?
酒依赖、幻觉或妄想等精神病性障碍、认知功能损害、震颤谵妄、酒精性癫痫等。
为什么喝酒会上瘾(酒依赖)?
酒精的乙醇分子是一种亲神经物质,能够缓解紧张焦虑,使人暂时脱离烦恼。“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作为精神活性物质,酒精与毒品有些类似,只是一个是小毒,一个是大毒。长期饮用易成瘾,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
酒依赖临床特征有哪些?
心理依赖,不喝难受,喝了舒服,找酒喝,偷酒喝,不分时间和地点喝;
躯体依赖,停饮后身体出现各种不适,有坐立不安、烦躁易怒、失眠等。
酒精所致幻觉?妄想症状如何处理?
门诊或住院,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酒精的戒断反应有哪些表现?酒精戒断症状如何治疗?
戒断反应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发生在戒酒后6-12小时,开始有手抖、出汗、恶心,继之出现焦虑不安、无力等精神症状,患者有强烈的饮酒渴望,此时如果还没有酒喝,症状逐渐加重,在断酒后24-36小时,可见发热、心悸、唾液分泌增加、恶心呕吐等,体征上有眼球震颤、瞳孔散大、血压升高等,戒断反应在48-72小时左右达到高峰,继之症状逐渐减轻,4-5天后躯体反应基本消失。
治疗方法:戒酒,替代治疗,营养支持,综合治疗。
酒戒断性谵妄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
严重的慢性酒中毒患者,如果突然断酒,开始出现前面描述的戒断症状,随着症状加重,大概在断酒3-4天后,出现震颤谵妄。症状特点是意识模糊,分不清东西南北,有大量的知觉异常,如常见形象歪曲而恐怖的毒蛇猛兽、妖魔鬼怪,患者极不安宁、情绪激越、大喊大叫。最重要的特征是全身肌肉有粗大的震颤,有发热、大汗淋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死亡,死亡率大概在5%左右。
震颤谵妄常突然发生,持续2-3天,常常以深而长的睡眠结束。清醒后,对震颤谵妄的症状不能回忆。有些患者可能遗有遗忘综合征(Korsakoff综合征)。
如何限制饮酒或戒酒?
通过心理治疗、家庭和社会监督,医疗手段干预。手术治疗在探索阶段,技术并不成熟,目前不推荐手术治疗。
关于饮酒问题的建议或忠告有哪些?
中华民族酒文化源远流长,饮酒方式多种多样,饮酒功用不胜枚举,但是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发现饮酒弊大于利,甚至也可以说有弊无利。只要有酒精摄入,就应该警惕酒精可能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尽量少饮酒,最好不饮酒。
春节将近,在这里提醒大家,饮酒还应适可而止!过量饮酒伤身又伤脑,如果出现问题请及时就医!
来源: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
图片来源网站Pixabay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