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群应激反应知多少
什么是应激反应?
机体受到各种刺激后以一种较为恒定的模式发生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及代谢的变化,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平衡,这种防御反应叫应激反应。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叫应激因素(应激原)。由于应激反应过强或时间过长而引起机体产生应激性疾病。
蛋鸡中应激源有哪些?
1.外界环境中的应激因素:主要有:(1)高温、寒冷、阴雨、日温差过大、过度潮湿;(2)噪音、异常声响;(3)鼠类等小动物骚扰;(4)各种有害气体的存在;(5)过度照明或光照不足。
2.饲养管理中的应激因素:由于现代养鸡多为大规模集约化,养殖者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恰恰形成了多种应激因素。主要包括:(1)监禁(笼养、网上平养);(2)强制换羽;(3)疫苗接种、驱虫及投药;(4)断喙、截翅、烙冠;(5)密度增加;(6)限制饲料与更换饲料;(7)外伤、啄伤;(8)捕捉、转群、运输;(9)粪便清除不及时,引起氨中毒。
应激反应引起哪些危害?
(1)导致鸡体发育不良,育成率及成活率下降;
(2)导致蛋重减轻,蛋内容物稀薄,软壳蛋增加,破蛋率增加;
(3)导致繁殖力下降。如:热应激因素影响精子的生成,受精率及孵化率下率降;
(4)因应激反应而引起维生素需求增加,导致维生素缺乏症;
(5)导致鸡免疫力下降,发病率增加。
养殖者该如何应对?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应激因素的危害:
(1)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进行水质消毒工作;
(2)高温时,采用湿帘或喷水措施降低舍内温度;
(3)加强舍内通风;
(4)保持舍内光照时间及强度的稳定;
(5)减少断喙、转群中的惊扰;
(6)加强鸡舍卫生清洁及消毒工作,避免粪便过多引起氨气过浓而中毒;
(7)在疫苗接种及投药时避免惊吓;
(8)减少饲养密度;
(9)避免饲料的频繁更换;
(10)丰富饲料营养,增强鸡只抗病力。
---由王利君供稿摘自网络
蛋鸡饲料营养调控最新研究进展
我国蛋鸡产业稳步发展,近年来,“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理念,已被广大养殖户接受,通过日粮调控蛋鸡健康、鸡蛋营养和环境安全,系学者和广大从业者的共同期望,这也是当前蛋鸡营养调控研究工作的重点和热点。蛋鸡饲料营养调控期望通过机理和应用研究,集成相关技术,合理搭配营养和饲料,调控蛋鸡生长和健康、调控鸡蛋营养和人类健康、调控蛋鸡养殖环境的健康。
蛋鸡生长的营养调控
育雏期(0~6周龄)营养调控的目标是保证成活率、期末达到品种规定体重、体型(胫骨长)和整齐度(85%)。育雏是蛋鸡生产的起始,直接影响蛋鸡生产性能,育雏期成活率高、群体均匀度好、体型匀称、抗应激能力强,则育成阶段发病少、死淘率低,能充分发挥产蛋性能。雏鸡生长发育较快,但是消化系统发育不太健全,采食量较低,消化能力弱。
此阶段宜采用养分含量高、易消化、粗纤维含量低的日粮。研究表明,较早喂料可刺激雏鸡肠道发育,促进养分吸收和淋巴系统、消化系统等的生长发育,因此不少学者开展了家禽早期饲料(开食料)的研究和生产。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氨基酸络合锌可改变开食料颜色和物理状态,提高雏鸡采食量。此外,酶制剂、类胡萝卜素、乳化剂、有机酸、寡糖、磷脂、抗氧化剂、有机微量元素、益生菌等作均可作为营养素调节剂,促进消化道发育和营养物质吸收、完善免疫系统,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雏鸡的生长发育。
育成鸡生长调控
蛋鸡育成期(7周龄~开产)是肌肉和骨骼发育的重要阶段。此阶段的目标是培育生长发育良好、体重达标、均匀度好、体质健壮、抗应激、体成熟与性成熟一致的蛋鸡,监测指标有整齐度(体重、胫长和性成性成熟)、骨骼和卵巢发育程度。研究表明,育雏育成鸡需要更细的划分,因为生理特性、营养需要各不相同,至少需要细分为4个阶段,育雏、育成前、育成后期和过渡期。为保证体重达标和鸡群整齐度,应适时监测、分群饲养。蛋鸡育成期常采用限制或限饲以控制体重。
育成鸡饲料一般营养水平较低,但也应注意营养平衡,因为育成鸡的“骨架子”是否发育完善,鸡肉和脂肪贮存存是否适当,均影响开产日龄和蛋鸡终生生产性能。胫长与体重的协调直接关系产蛋潜能的发挥,在育成前期应满足骨骼生长所需养分(钙、磷、VD3、锰、锌,等)。育成期适当提高钙水平、注意钙磷比,否则高钙低磷日粮会引起钙的损失,并诱发肾脏中毒以及骨质疏松症等疾病。14周龄时,蛋鸡卵巢开始迅速发育,生殖机能旺盛。因此在育成后期,应供给营养平衡的饲料,使其卵巢正常发育、适时开产。
产蛋鸡生产调控
产蛋鸡营养调控目标是迅速达到产蛋高峰、维持较长的高峰期和改善鸡蛋品质,监测指标有72周龄总产蛋量、死淘率、料蛋比、蛋壳质量、蛋品质等。
初产蛋鸡,除产蛋外,还要生长体重,应对应激,因此需要充足的营养,应饲喂高能、高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随产蛋日龄的增加,提高日粮粗纤维(2.5%~5%)和钙(2.5%~4%)、降低能量和蛋白,目的是防止蛋重过快增加,维持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高峰后期,需考虑影响蛋壳品质的各种营养素水平,控制脂肪沉积。生产实践中,应充分考虑霉菌毒素吸附作用、电解质平衡盐、粗纤维含量等对蛋鸡健康方面的影响。通过维生素(VE、VC等)、微生态制剂(益生菌、寡糖、酵母培养物等)、酶制剂(植酸酶等)、天然植物及提取物(茶多酚、苜草素、异黄酮、桑叶粉、银杏叶提取物、大蒜素)、微量元素(纳米微量元素、酵母铬)、蒸汽压片玉米、DDGS等,调控蛋鸡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改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蛋鸡健康的营养调控
蛋鸡健康是维持蛋鸡高产的基本前提,当今养殖生产中,集约化笼养的蛋鸡会遇到各种应激。其中,高产带来的机体高强度消化吸收、转运营养素(尤其是脂质),容易使鸡体产生营养代谢病;蛋鸡健康需要维持较高的抗体滴度和适当的免疫应答水平;另外,蛋鸡生产周期较长,经历的环境变化等应激较多,使得鸡只往往处于亚健康状态。在为蛋鸡配制饲料时,需要满足其机体健康的营养调控需求。
1.调控氧化还原状态
高生产性能的产蛋鸡能量代谢旺盛,易产生氧化应激,且产蛋后期更加严重。机体氧化与抗氧化平衡理论逐渐得到认可,研究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需氧生物细胞正常代谢会有2%的氧在线粒体内生成活性氧(ROS),多数ROS会被机体抗氧化系统清除,微量ROS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和转录调控;过量ROS积累则可引起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DNA分子,影响基因转录、信号转导、酶和生物大分子活性,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坏死等生理、病理过程。机体需要平衡ROS的生成和清除,以有效执行耗氧的生理过程、发挥ROS生理作用,避免其损伤。现代育成动物的生产性能高,易产生氧化应激。
为减轻氧化应激对畜牧生产造成的危害,生产中常补充抗氧化剂,如:矿物元素(硒、锌、锰、铜、铁等)多作为酶结构或活性中心的组成成分,通过自身的电子传递性质在机体氧化还原过程中起抗氧化作用;维生素及类维生素,如维生素A、E、C、β-胡萝卜素、L-肉碱、吡咯喹啉醌(PQQ)等;脂肪酸如n-3/n-6PUFA、共轭亚油酸(CLA)等;植物提取物及中草药添加剂,如H2O2;螯合铁离子,抑制脂质过氧化;还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及其mRNA表达来提高抗氧化机能。
吡咯喹啉醌(PQQ)是一种氧化还原酶的辅酶,为多种生化反应的辅因子,具有防止肝损伤,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徐磊等研究表明,PQQ可通过刺激PGC-1α和NrF2-ARE信号通路增加抗氧化酶活性,从而消除氧化葵花籽油对蛋鸡的不利影响;PQQ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中ERK1/2和p38MAPK通路降低ROS产量、消除氧化葵花子油对肝脏的氧化损伤,与维生素E表现出相似的能力。
CLA可显著提高蛋鸡血清和肝脏中SOD和GSH-Px活性,增强蛋鸡抑制羟自由基和抗超氧阴离子的能力,降低丙二醛含量。通过过氧化氢诱导原代肝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模型,研究CLA的抗氧化功能,结果表明,CLA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基因表达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同时又不引起脂质过氧化。其中t10,c12-CLA异构体而非c9,t11在抗氧化功能中发挥主要作用。
氧化油脂具有较强的脂膜破坏性,也是MAPK-Nrf2、PPARγ-PGC-1α、PPARα-LXRRXR等信号转导通路的重要激活剂。饲料中的氧化油脂通过蛋黄脂质沉积途径,不仅增加血浆和肝脏中丙二醛含量,降低抗氧化酶活性(长期采食)及基因表达,且会提高蛋黄脂质的氧化程度,影响鸡蛋营养价值,提示产蛋鸡生产中应控制饲用氧化油用量。
2调控脂质代谢
产蛋鸡肝脏脂类代谢紊乱发生率高,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分堆积,从而影响肝脏正常功能,严重的甚至引起肝细胞破裂,终致肝内出血而死亡,由此造成的脂肪肝出血综合征严重威胁着蛋鸡业的健康发展。
研究表明,日粮添加PQQ后可缓解高能低蛋白日粮引起的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饲料利用率;改善鸡体的脂质代谢水平,显著降低蛋鸡的腹脂率、肝脂率、血清甘油三酯、L-肉碱可通过酰基肉碱转移酶,促进线粒体内脂肪酸氧化,从而促进脂质代谢。徐少辉等研究表明,L-肉碱可显著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减少蛋鸡肝脏脂肪、腹脂和蛋黄胆固醇含量,且mg/kg最佳。齐晓龙等研究表明,CLA可线性提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此外,氧化油脂对产蛋鸡的氧化还原状态和脂代谢均有不利影响,最终会影响产蛋鸡生产性能。日粮添加2%氧化大豆油14d,会显著提高产蛋鸡血清VLDL-C的含量;饲喂30d会显著降低产蛋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增加肝脏apoB-基因表达;饲喂4%氧化大豆油30d会显著增加肝脏apoVLDL-Ⅱ的基因表达,显著抑制apoB-的表达。
L-肉碱可通过酰基肉碱转移酶,促进线粒体内脂肪酸氧化,从而促进脂质代谢。徐少辉等研究表明,L-肉碱可显著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减少蛋鸡肝脏脂肪、腹脂和蛋黄胆固醇含量,且mg/kg最佳。齐晓龙等研究表明,CLA可线性提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此外,氧化油脂对产蛋鸡的氧化还原状态和脂代谢均有不利影响,最终会影响产蛋鸡生产性能。日粮添加2%氧化大豆油14d,会显著提高产蛋鸡血清VLDL-C的含量;饲喂30d会显著降低产蛋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增加肝脏apoB-基因表达;饲喂4%氧化大豆油30d会显著增加肝脏apoVLDL-Ⅱ的基因表达,显著抑制apoB-的表达。
总之,蛋鸡饲料营养调控的目标主要集中在蛋鸡健康、鸡蛋营养、环境安全等方面,还需要开展一些研究工作。
蛋鸡健康养殖方面,氧化应激是影响动物生产性能和动物产品品质的根本原因之一,健康养殖的出路在于抗氧化营养调控。动物机体氧化和抗氧化平衡的机理;氧化应激和动物健康状况评价;抗氧化添加物筛选、营养策略;抗氧化添加物的作用机理等方面尚待深入研究。
---由徐磊供稿修改整理
点状白癜风会自逾吗中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