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风暴雨后的盛夏,警惕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

台风“烟花”来势汹汹,大风伴随的强降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危害。台风天气易发的洪涝灾害导致卫生条件恶化,增大了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台风洪涝灾后,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是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不安全的食品除了能引起食物中毒外,还会传播痢疾、肝炎、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寄生虫病等。

什么是细菌性痢疾?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也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细菌性痢疾有哪些传播途径?

菌痢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粪—口传播。志贺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日常生活接触,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的传播等方式,经口入消化道传染给易感者。

细菌性痢疾临床症状有哪些?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特征是起病急,发热、腹痛、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腹泻呈一日10多次或更多。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非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以婴儿多见。多无全身中毒症状,不发热或低热。腹痛较轻,腹泻呈一日3-5次。粪便成水样或稀糊状,含少量黏液,但无脓血。左下腹伴有压痛。食欲减退,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了菌痢病的儿童,没有腹泻症状,却表现为高热(可达40摄氏度以上)、嗜睡、面色苍白、四肢厥冷、阵阵抽风、血压下降等症状,通过粪便化验才证实是患了菌痢,这便是急性中毒性菌痢。由于中毒型菌痢来势凶猛,在发病初24小时内变化急剧,延误诊治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在夏季遇到突发高热、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而找不到病因时,即使没有腹泻也要警惕是中毒性菌痢。

如人体抵抗力低,神经调节失常及胃肠道原有病变或并发肠寄生虫等疾病,则急性菌痢较易演变为慢性菌痢。

哪些人更容易患细菌性痢疾?

人群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发病较高。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不同菌群及血清型间无交叉保护性免疫,易反复感染。

平时该如何预防?

管控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个人预防和及早诊疗十分重要。同时,特别注意在夏秋季节加强水源和饮食卫生的管理工作。

鲁医生提醒:预防肠道传染病重要的是防止“病从口入”,不喝生水,喝开水;食物要彻底煮熟,剩余的食物要彻底加热再吃。不吃未煮熟的食物,可削皮、剥壳者例外。不吃变质食物,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

除了肠道传染病之外,台风暴雨过后,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风险也会提升。虫媒传染病,是由病媒生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莱姆病、疟疾、登革热等危害性较强的传染病。

鲁医生指出:预防虫媒传染病关键是防蚊灭蚊。清除杂草污泥,消除各种积水,减少和消除蚊媒滋生场所;针对乙脑的预防还可以接种疫苗。

防护措施1

减少或避免与疫水接触的机会,不在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

2

管好猪、狗等动物,猪要圈养,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

3

洪灾后立即加强灭鼠、杀虫。

4

清扫卫生死角、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

5

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

6

预防有毒动物或昆虫咬伤。台风及洪涝灾后尽量不要野外走动或玩耍,外出的要提高警惕,预防动物或昆虫咬伤。

台风暴雨后,希望大家一定要及时清理环境,同时个人做好科学防护,如有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如果大家还有更多关于健康方面的问题想了解的话,请长按下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china365.com/lctx/955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