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风,不少人认为这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其实不然。医院脑病中心,四五十岁的中风患者并不罕见,其中最年轻的患者仅有32岁。专家表示,中风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这背后多与抽烟喝酒、饮食不当、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生活压力大等密切相关。中风其实可防可控,关键在于增强预防意识。
”抽烟喝酒不控血压,年纪轻轻中风了
王先生是南京一家国企的员工,为人豪爽,喜欢热闹。经常和朋友聚会,抽烟喝酒吃宵夜是少不了的活动。别看他年轻,毛病却不少,有高脂血症、糖尿病,特别是血压3、4年前收缩压就高达mmHg以上,却仗着年轻不重视。直到一次开车去外地回宁后,突然出现右半身瘫软,医院急救,才发现竟然是中风了。好在抢救及时,王先生捡回一命,经过积极配合治疗,恢复良好没有留下后遗症。
考证达人累出脑中风另外,据武汉晚报报道,27岁的李小姐,与好友假期前往云南旅游时,在机场突然晕倒,当时以为是低血糖,便含了几块糖,可头仍轻微感到晕沉。为不耽误假期行程,她坚持上了飞机飞往云南。假期结束回汉后,她仍旧感到持续头晕、头痛,医院神经内科就诊,CT扫描发现,她小脑右半脑一大半出现阴影病灶,诊断为脑中风。
医生问诊后认为,李小姐的脑中风应该是“累”出来的。她说,自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财务工作近两年,单位工作量大,竞争激烈,经常组织笔试考核,自己长时间熬夜备战,不停学习。
工作之余,李小姐还不断充电,不停考证,刚拿下中级会计师证,眼下又在备考注册会计师,这半年基本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
中风年轻化,不良生活方式是主因医院脑病中心主任医师吴明华主任表示,中风的发生主要有六大危险因素:脑血管疾病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但这些因素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中风发病逐渐年轻化,与患者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应酬多、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比如熬夜或者压力过大会导致睡眠不足,身体会分泌压力激素,如肾上腺素等,这会升高血压和心率的水平,进而增大心血管系统的压力,长此以往中风的风险大大高于正常人。
另外,因为工作需要,三四十岁的人常在外应酬,少不了吸烟喝酒,摄入过多油脂蛋白,这些都会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堵塞。
吴主任特别强调,高血压对于脑血管的影响也需引起格外重视。“国外一项最新研究发现:45岁即有高血压的人群比45岁时健康的人群未来发生中风的风险增加了一倍,且在高血压人群中,与65岁年龄段相比,45岁年龄段以后发生中风的风险更高。因此提早控制血压显得尤为重要。”
年轻人切莫忽视“临界状态”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邱昕说,许多人都认为,中风是老年病,中青年往往忽视自己的“临界状态”,实际上,这类人一旦因“超负荷”发病,病情往往会比老年人更严重。
专家提醒,对于过劳,人体机能会本能地释放出一些“预警信号”:记忆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持续性头晕头痛、耳鸣、走路不稳等。中青年人若发现上述情况应引起警觉,给身体放个假,并及时就医。
饮食作息要规律,中风其实可控防中风虽然可怕,但如果能较好的控制血压,以及其它危险因素,也可以避免中风的发生。
吴明华主任建议:
首先饮食要清淡,适当饮水,少吃辛辣厚味之物,尤其要避免暴饮暴食;
其次静心养神,坚持适度锻炼,同时应保证充足睡眠,每天不低于7小时,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
三是戒烟限酒,吸烟可使脑血流量明显降低,加速脑动脉硬化,少量饮酒虽对中风不构成威胁,但急性和慢性酒精中毒却是重要危险因素;
四是严格控制血压,35岁以上人群每年体检一次,了解血压血脂情况,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没有平稳时,每天都要测血压,平稳后也要坚持每周多次测量,以调整服药剂量;
最后就是要及早发现心脏病、糖尿病,并及时采取治疗等手段控制病情发展。
扬子晚报记者:胡林
综合武汉晚报内容编辑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好白癜风是怎么样引起和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