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食毒蘑菇中毒后住院
8月18日,曲江区马坝镇发生一起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一家三口因误食白毒伞毒蘑菇导致上吐下泻,医院。截至8月21日下午四点记者发稿时,中毒者生命体征暂时稳定,但危险期未过。高达90%-95%的致死率令中毒者一家性命堪忧。
误食者:毒蘑菇来自自家果园
8月19日上午,医院肾内科见到了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一家三口,他们是一对50多岁的夫妇和一位89岁高龄的老太太。据妻子杨某介绍,18日早上,她到自家果园巡查时看到今年的柑橘长势非常好,马上就要到丰收季节了,心里十分高兴。她还发现,原来堆放在果树下的蘑菇棍上长出了许多白色小伞状的蘑菇,于是采了一些回家,不料却闯了大祸。
“以前蘑菇棍上也偶尔长一两颗,我见了都把它拔掉,这次可能是前几天下了雨,长出了好多,外表看起来像平菇。我一共采了三斤左右。”杨某说,回家后她将蘑菇煮了一半。“用瘦肉开的汤,味道非常鲜甜。”
一家人约下午1点吃的午饭,1个小时后,全部开始出现中毒反应,又拉又吐。丈夫廖某发现情况不妙说:“不行,医院了。”夫妇两人连同80多岁的老母亲一起医院接受救治。
医生:白毒伞没有特效治疗药物
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何永祥介绍,他们在8月18日晚上7点多将中医院医院,收治在肾内科。医院已采取了洗胃、补液、输血等紧急抢救处理。
记者在病房看到,妻子杨某因食用蘑菇的量最大,不良反应最为明显,半躺在床上一直反胃想呕吐,表现痛苦。丈夫廖某则坐在床上,神色凝重。老太太被安排在隔壁病房,一脸平静。不时有亲戚朋友前来探病。
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黄洁平告诉记者,医院对病人采取大量补液、激素抗过敏治疗,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以及护肝护肾护胃等治疗。病人暂时血压稳定、呼吸稳定,意识清醒。但黄洁平表示,白毒伞含剧毒,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致使人体内各功能衰竭而死亡。“白毒伞的致死率非常高,达90%—95%,甚至以上。50克就足以让一个50公斤重的成年人致命。而且没有特效治疗药物。”黄洁平说,虽然目前中毒者一家三口暂时生命体征正常,但白毒伞毒性一般在三五天后才有进一步表现。医院已经给家属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专家:野生蘑菇不易辨识最好别采食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倪秀锋说,近年来,我市几乎每年都有发生误食毒蘑菇事件。特别在4—11月,误食者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有些甚至发生在食堂,误食者多达十几人。之所以如此频繁发生毒蘑菇事件,主要是因为群众对毒蘑菇不了解、不认识,有些人甚至认为野生蘑菇营养价值高而特地到山上采摘食用。
“毒蘑菇的毒性一般凭肉眼很难辨识。”为防止中毒事件再度发生,倪秀锋建议群众尽量不要去采摘房前屋后、山沟树林等地生长的野生蘑菇。同时,加大宣传,让群众多一点了解野生蘑菇知识,甚至可以在毒蘑菇出现地树立警示牌,提醒群众切莫轻易采食野生蘑菇。
另外,倪秀锋提醒医疗卫生机构要熟悉毒蘑菇中毒病例的救治,增添救治药物和设备,不要延误抢救。如无救治能力,医院,为中毒者赢取生机。
图文:韶关日报记者薛柏华通讯员邱梅
编辑:ZPHZ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