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的生活与健康报
物质依赖,它距离我们有多远?又是怎样步步为营,威胁患者的健康生活的?记者采访医院精神三科(物质依赖)主任盘圣明。
物质依赖常与抑郁症结伴
物质依赖,指的是长期滥用某种物质后,产生一种心理上与躯体上的强烈而不能克制寻觅该种物质的状态,并希望重复体验使用该物质的心理快感,同时避免戒断的躯体不适。
“这种依赖也称为成瘾,而成瘾与否,关键不在于量的多少,而是患者是否对该种物质失去了控制能力。”盘圣明主任介绍,这种使人成瘾的物质,从专业角度来讲,叫作精神活性物质,常见的有阿片类(吗啡和海洛因)、兴奋剂(如尼古丁、苯丙胺、可卡因、冰毒和摇头丸)、抑制剂(酒精、挥发性溶剂、镇静催眠药)和非鸦片类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值得注意的是,物质依赖往往与抑郁症相依而存。盘圣明主任说,像查斯特这样的,幼年有过心理创伤如被欺负或者家庭变故等,在成长过程中或成年以后,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同样,物质依赖风险较普通人也有所增加。而抑郁症和物质依赖这两者孰先孰后很多时候也较难区分,有的是因为先患上抑郁症,然后通过喝酒、嗑药等来暂时排解情绪;有的是因为长期喝酒、嗑药等,慢慢导致了抑郁;也有的患者二者共病,既有抑郁症,又有物质依赖,但两者在发病上却没有明显的关联。
喝酒使人愉悦与危险的奖赏有关
盘圣明主任表示,从物质的成瘾机制上来讲,其实与人体大脑中的奖赏中枢密切相关。
这奖赏中枢是怎么回事呢?它位于大脑的边缘系统,与人的本能行为有关,并负责调节人的情绪。比如说,吃了美味的食物,完成了一件很想做的事情,奖赏中枢就会分泌释放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神经递质作为奖赏,人就会感到快乐,当然这种快乐往往也是比较短暂的。一般来说,这种多巴胺每次少量分泌后,部分灭活,部分还会重新吸收,以备下次使用。
但是,当这些精神活性物质作用于奖赏中枢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这些物质会在瞬间刺激奖赏中枢,使其分泌大量多巴胺。以最常见的酒精成瘾为例,酒精刺激产生大量多巴胺后,人体会感到特别兴奋,这种兴奋程度要远远高于一般本能行为所带来的兴奋,而且持续的时间更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喝酒就觉得愉悦、陶醉,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了。而当酒精带来的刺激消退,异常快乐的心情消失后,情绪的落差也就会特别大,然后便会周而复始地渴求酒精带来的刺激与快感。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快乐与刺激其实是危险的开始。”盘圣明主任说,尝到这种异常的兴奋之后,就有人会不断地追求这种快感,渐渐地,奖赏中枢就被酒精“劫持”了,出现耐受现象,于是酒便越喝越多,不然无法达到兴奋点。有些人到了喝酒的时间点如果不喝酒就会出现戒断症状,心慌手抖、烦躁乏力,浑身都不舒服,严重的还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胡言乱语、幻视幻听等精神症状。
更严重的是,这种由精神活性物质刺激分泌的多巴胺是绝大部分是不再重新吸收的,也就是说,人体中的多巴胺长期大量损耗,终有一天会耗尽。一旦耗尽,喝再多的酒都无法让自己快乐起来,便会陷入长期的消沉状态,很难恢复。
酒精依赖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目前有权威证据证明,超过60种疾病与饮酒,如高血压、肝硬化、消化道恶性肿瘤、脑出血等,其中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尤为突出,而且这种损害到一定程度几乎是不可逆的。
“当然,我们谈酒精成瘾,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喝酒的人都会酒精成瘾。实际上,成瘾也是和遗传基因有关的,但由于目前人类还无法检测所有的成瘾基因,因此我们并不能提前判断自己是否会成瘾,所以不可存侥幸心理。”盘圣明主任提醒,酒精的成瘾有一个过程,一个人从喜欢喝酒到酒精成瘾,需要10~20年的时间,这个从习惯性饮酒到高风险饮酒,再到有害性饮酒,最后逐步发展到酒精依赖的过程中,要懂得及时“止损”。
至于如何快速筛查是否酒精成瘾,可参考四个问题,其中有2个“是”即为阳性,医院做酒精依赖的评估与诊疗。1.你有没有需要戒酒。2.当别人问你的饮酒情况时,你是否感到不高兴。3.你对自己的饮酒问题是不是感到内疚、自责。4.你是不是一睁开眼睛就需要喝酒。
“心瘾”戒不掉并非是简单的意志薄弱
“就拿‘酒瘾’来说,很多人戒了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复饮,家属常常会责备患者意志薄弱,其实,真的不能把责任都推到‘意志’身上。”盘圣明主任说,家人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种疾病,而且40%跟基因有关。很多患者自己主观上也清楚酒精的危害,但一旦对酒精出现渴求、耐受后,客观上,他是无法自拔、不能自控的,很难通过个人意志来摆脱,所以家人一定要给予足够的谅解,和患者一起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
现年36岁的刘先生(化名)是浙江台州人,从17年前就开始饮酒,刚开始时常饮啤酒,每天大约喝6瓶。11年前被调派到西藏阿里工作,开始饮白酒,每天要喝1~2斤,回浙江后觉得喝啤酒劲道不够了,常随身携带酒瓶装上白酒,不时地喝上一口,一天到晚浑身酒气。饮酒后行走不稳、口齿不清,工作能力也明显下降,停饮就会出现浑身乏力、腹泻、手抖、打哈欠等戒断症状,只能再饮方可缓解。几年下来,脾气越来越差,稍有不顺就大吵大闹,甚至对其妻子拳打脚踢,后被送医院,诊断为“使用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依赖综合征”和“戒断综合征”。
盘圣明主任告诉记者,这位刘先生的戒酒过程,着实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年6月,刘先生第一次入院,予以治疗后好转出院,但出院后,因工作压力大,整日闷闷不乐,又开始背着家人偷饮,酒量又逐渐增加。7月份再次入院,病情好转出院后,一开始能遵医嘱服药,不再喝酒,并恢复工作,但没多久又开始每天大量饮酒,此后,又多次入院、出院。每次复饮都是狂饮,一次性喝劲酒3~5瓶,直到喝醉,酒醒后再继续喝。
“每次找他谈话,他都觉得很懊恼,说自己真的想戒,但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身心都非常痛苦。”盘圣明主任介绍说,在患者入院时,一般都会对他们进行动机访谈,帮助患者增强戒除的动力。相对来讲,刘先生自我戒除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烈的,但过程依然非常艰辛。要摆脱对酒精的依赖,戒酒仅是治疗第一步,整个治疗往往是长期的,甚至是反复的过程。
运动所得的奖赏更健康
与物质成瘾相对的,还有一种“心瘾”出现在非物质行为上,即非物质成瘾,包括沉迷于网络、赌博、购物等。从成瘾机制上来讲,与物质依赖是类似的。
“很多人因为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而心情抑郁,便通过疯狂购物等方式来满足自己,找寻兴奋点。一些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没有成就感,为了证明自己,他们就去网络游戏中通过不断升级,来刺激奖赏系统,从而获取愉悦感。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与物质依赖是一样的。”
盘圣明主任表示,很多时候,物质依赖与非物质依赖也是同时存在的,比如“酒鬼”和“赌徒”往往联系在一起,在网吧通宵的人也是嗑药的高危群体。无论是哪种,都应该及早远离,如果想要得到奖赏中枢的赏识,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运动就是其中一种。
比如跑步,很多人都喜欢跑马拉松,尤其是一些工作压力大的职场人士,喜欢通过跑步来缓解压力,放松身心。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与奖赏系统也有一定的关联。盘圣明主任介绍,运动会刺激人体产生一种内啡肽,这种物质相当于内源性的吗啡,也会促使多巴胺的分泌,让人产生愉悦感。所以,我们跑完步,除了身体得到锻炼外,心情也能得到放松,感觉豁然开朗。
□本报记者孔青青通讯员徐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