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化的变迁,酒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任其形态产生着多种多样变化,却也着实沉淀在人类的生活中,演变成一种“无酒不成宴”的习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自古至今,不论政治生活上,还是人文艺术中,推杯换盏,无处不在。
那么你懂酒吗?
酒的度数按酒精含量(一般是指每l00毫升酒中含纯酒精的毫升数),人们习惯将酒分为高度酒(国外又称烈性酒)、中度酒和低度酒三类。
?高度酒是指40°以上的酒,如高度白酒、白兰地和伏特加。
?中度酒是指20°~40°之间的酒,如38°的白酒和马提尼等。
?低度酒是指酒精含量在20°以下的酒,如啤酒、黄酒、葡萄酒、日本清酒等。各种低度酒间的酒度相差很大。
一般的啤酒酒精含量在3.5%~5%之间,通常把含酒精2.5%~3.5%的啤酒称为淡啤酒,1%~2.5%含量的称为低醇啤酒,1%以下的酒精含量则成为无醇啤酒。
酒的能量高,营养价值低每克酒精含29kJ(7kcal)的能量。虽然不会直接转换为脂肪,但可以代替其他食物来源的能量,使食物中本可用于身体消耗的能量转变为脂肪在体内储存。
酒精饮料中能量含量
名称
酒精度(g/g)
g中的能量(kJ)
g中的能量(kcal)
啤酒
3.4
38
葡萄酒
8.9
67
黄酒(均值)
10.2
66
38°白酒(剑南春)
31.6
52°白酒(五粮液)
44.4
56°白酒(二锅头)
48.2
*引自杨月欣主编《中国食物成分表》和《中国食物成分表》
酗酒的危害?急性酒精中毒:
?消化系统:
酗酒可引起急性胃炎,酒浓度越高,胃粘膜损害越严重,即烈性酒危险性高于低度酒。酗酒能造成肠黏膜损伤,饮酒时间越长,总酒精摄入量越大,肝癌发病危险越大,酗酒使肝癌的发病危险增加2.57倍。
?脑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
脑血管:酗酒会通过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高血压、影响凝血物质和血小板、利尿增强,易促发脑血栓的形成。酒精还可改变脑代谢而降低血流量,对心血管系统损害显著。
中枢神经:首先作用于大脑皮层,再影响中枢和小脑,造成步态蹒跚、共济失调等运动障碍。酒精可减少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减少细胞数目。会出现记忆力下降、语无伦次、共济失调、兴奋、抑制,严重者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严重酒精中毒可导致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抑制,心跳骤停而猝死。
?呼吸系统:
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口唇发绀。严重者出现咳嗽、咳泡沫痰或粉红色泡沫痰,两肺中小水泡音等。
?骨骼的损伤:
骨密度下降,导致骨质疏松,抑制骨生长因子,使骨骼基质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化。长期酗酒使矿物质代谢变化,影响骨髓的生长发育,加快钙质流失。
?免疫、生殖系统:
酗酒使男性精子形成过程发生障碍、降低精子质量;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欲下降、阳痿等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症的发生与饮酒有一定的相关性,酗酒可能是其原因之一。酗酒的女性常会影响月经周期、输卵管功能、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降低妊娠率。
?心理:
酗酒成瘾可出现孤僻、忧郁、暴躁和冲动等心理障碍,责任感和义务感会下降,影响与他人正常交往,甚至可导致发生家庭暴力、犯罪等事件。
?长期过量酗酒:
上消化道癌肿发病机会增多,乳腺癌发病危险增高。若酗酒同时吸烟,则发生癌症的危险会大大增加。高浓度酒精引发血液粘稠、血栓形成及溶血等。慢性酒精中毒也可引起酒精性神经病,如精神障碍等其他症状。对于青少年,酒精对大脑皮层有抑制作用,会损害智力、注意力和影响思维,记忆力减退。中老年酗酒易患老年痴呆,影响老年时的记忆力。
饮酒适量可能会有好处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45~59岁中年人中,每天酒精5g~10g可能有利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预防。考虑到过量饮酒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因此,不建议任何人出于预防心脏病的考虑开始饮酒或频繁饮酒。
综合考虑过量饮酒对健康的损害作用和适量饮酒对健康可能的益处,要做到:
?饮酒时最好选用低度酒,如啤酒、葡萄酒或黄酒等;
?如果饮酒也要尽量少喝;
?不空腹饮酒;
?不劝酒;
?饮酒时不同时饮碳酸饮料,因其能加速酒精的吸收;
?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应戒酒;
?不养成一醉方休或借酒浇愁的不良饮酒习惯。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相当于啤酒ml,或葡萄酒ml,或38°白酒75g,或高度白酒50g;成年女性不超过15g,相当于啤酒ml,或葡萄酒ml,或38°白酒50g。孕妇和儿童、青少年以及机动车驾驶员在开车前不应饮酒。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