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因遭遇家庭变故,导致睡眠质量不好,于年2月开始每晚服用阿普唑仑0.8mg进行治疗,随后逐渐增加至每晚1.6mg,10个月后陈某自感失眠症状好转,试图停止服用阿普唑仑。在停药5小时后出现烦躁不安、剧烈腹痛,医院就诊,诊断为撤药综合征,医生嘱其复用佳乐定0.8mg,1小时后腹痛缓解。此后,陈某多次试图停用阿普唑仑,均在停用后不久出现身体不适,随后复用阿普唑仑则不适缓解,后医生要求缓慢减少阿普唑仑剂量,于8周内减完,同时加用曲唑酮mg治疗,患者睡眠改善,未再出现不适的症状。
REC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周围大多失眠患者在长时间服用某种药物后,因担心成瘾,自觉症状有所缓解或痊愈,便自行停用药物。然而在停药后,不仅失眠卷土重来,还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许多患者忍受不了这种痛苦,只能选择继续吃药,周而复始,苦不堪言。其实这正是撤药综合征在作祟。
何谓撤药综合征?
撤药综合征又称反跳现象,指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可使人体对药物的存在产生适应,突然停药后,原来症状复发并加剧,或产生其他不适反应,多与停药或减量过快有关。如同皮球被我们压入水中,突然抽手,皮球会快速回弹,而出现戒断症状如:失眠、焦虑、流泪、头痛、震颤、癫痫样发作和各种幻觉。苯二氮?类药物中,通常半衰期短的药物在停药2~3天内发生戒断症状,半衰期长的可在7天内发生,一般可持续3~10天。戒断症状及严重程度与疗程、剂量、停药速度和药物半衰期有关,一般半衰期短者较易出现。
难道跟安眠药(又称镇静催眠药)说再见,真的这么难吗?众所周知,合理用药对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反应至关重要。而合理用药不仅仅包括用药正确、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方面,还要了解掌握科学的停药时间和方法。
何时停用安眠药最佳?
安眠药使用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是受失眠病因的影响。所以何时停用安眠药最佳,要视患者失眠的病因及病情而定。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01急性压力事件,如升学、就业等所引起的失眠,当解压后,失眠症状通常会有所改善或消失。睡眠持续稳定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考虑将药量递减。
02受其他疾病影响,失眠问题常与其它疾病同时或相继发生,且以精神疾病当中的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患率最高。对于此类情形,应该由精神科医师按专科治疗原则控制和治疗原发病,再同时治疗失眠症状。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安眠药)相结合,需待情绪慢慢改善,睡眠恢复后一段时间,才可考虑逐渐减少安眠药的用量,直至完全治好为止。
03原发性失眠,其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是排除性诊断,当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被排除或治愈以后,仍遗留失眠症状时即可考虑为原发性失眠。此类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借助于安眠药帮助入眠,不强求完全停药,可维持最小有效剂量服用。
如何科学地停用安眠药?
一般来说,当患者的失眠症状已经好转,能够做到自我控制睡眠后,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直至完全停药。采用以下方法能让我们更科学、更轻松地告别安眠药。
01辅助性安眠药的替代治疗包括抗组胺药(异丙嗪、苯海拉明等)、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曲唑酮等)、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和褪黑素。正如案例中的陈某就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抗抑郁药曲唑酮进行替代治疗,逐步减少阿普唑仑的使用剂量,成功的减轻了苯二氮?类药物的戒断症状,顺利渡过停药阶段。
02联合中药治疗,实行渐减法先减1/4的药量,1~2周后如果睡眠质量稳定,再减1/4,一般大约需要1~2月时间才能够完全停药,为了避免在减药过程中,睡眠状态出现波动,可根据患者的证候,按照辩证实施的原则,服用中药或中成药(酸枣仁汤、柏子养心丸、养血安神胶囊)联合治疗。
03隔日停药法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使停药的间隔逐渐延长直至停药。
04接受心理治疗主要是戒除心理依赖,转心理暗示消极作用为积极作用,协助心理脱瘾,达到停药的目的,并在完全停药后,心理治疗也应持续一段时间。
文字:黄姗剑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林芝
审核:瞿发林
转载请注明出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