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疫情期间要注意预防青少年网络游戏成

网络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3830-1.html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复杂,各大中小学延迟开学,学生规律的学习和生活被打乱,整天“宅”在家中,需要通过网络在线学习,难免需要接触网络,个别学生不知不觉迷上网络游戏,从而引发网瘾、学习焦虑等心理问题。少数青少年会因为家长控制其上网时间,没收管控手机等措施,与家长发生亲子对抗,影响家庭和谐。

疫情期间青少年的心理表现有哪些特点?

疫情形势严峻,家庭氛围压抑;开学延迟,规律生活被打乱;宅在家中,自己把控时间较多,喜欢用上网打发时间,甚至用游戏缓解压力;不能外出或很少外出活动,充沛的精力得不到释放;同学之间不能面对面沟通,稳定的伙伴关系受到考验;老师的管理出现真空,鞭长莫及;亲子之间不良的沟通模式,引起青少年的心理逆反等,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难免发生一些变化,势必会影响到身心健康,从而出现一些常见心理及生理症状:

生理方面,晚上睡得晚,早上睡懒觉,身体易疲劳,起来后伴有头痛、晕眩等症状。吃过后,不运动,体重增加。

情绪方面,家长过于严格把控青少年学习、饮食、睡眠等,容易引起逆反、情绪不稳定、易生气发火。

认知方面,看电视、玩游戏、刷抖音快手等,注意力分散,不容易集中学习,家庭中弥漫着过度担心疫情的气氛,影响青少年对疫情的认知,可能出现消极态度。

行为方面,上网玩游戏、网上交友等,弥补内心空虚,打发时间。

如何早期识别青少年网络成瘾或有成瘾倾向?

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把“游戏成瘾”归类为精神疾病,青少年在过去12个月中,持续、反复地使用网络游戏,达到以下项目中的5项即符合“网瘾”诊断:

1.渴求症状(对网络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戒断症状(易怒、焦虑和悲伤等);

3.耐受性(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程度);

4.难以停止上网;

5.因游戏而减少了其他兴趣;

6.即使知道后果仍过度游戏;

7.向他人撒谎玩游戏的时间和费用;

8.用游戏来回避现实或缓解负面情绪;

9.玩游戏危害到或失去了友谊、工作、教育或就业机会。

针对上述9条判断标准,世界范围内达到“网瘾”诊断的患者大约6%。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青少年能够按时上学,不少青少年周末玩一玩网络游戏,却能够自我控制上网行为。但也有个别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闭门不出、白天睡觉、晚上上网打游戏、食欲不振、生活懒散、脾气暴躁,有的甚至出现焦虑、抑郁、失眠、伤人毁物等精神心理症状,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重在预防。因此,在疫情期间,教会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非常重要。

疫情期间如何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从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四个维度做好预防工作,达到早宣传、早规划、早发现、早干预的目的。

社区预防

建议社区利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的契机,增加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唤醒家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china365.com/hbyx/956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