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酒精依赖又叫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俗称“酒瘾”。它是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出现的一种慢性复杂性大脑疾病,与遗传因素、个性、生长环境、家庭因素、社会压力等等很多因素相关,在中国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1.3%~3%,欧美国家这个数值大约4%。它与意志力薄弱无关,而是事关生死的疾病。
2.酒精依赖的主要表现如漫画所示,主人公的爸爸规律饮酒,甚至每天都喝,严重时不分时段。尽管酒后会摔伤、会忽视孩子的成绩、会和妻子发生矛盾,但仍然继续饮酒,越喝越多。为了饮酒,会不惜撒谎和争吵为代价。但突然戒酒的时候又会有手抖、食欲下降、血压升高等各种不适。
3.需要注意的是戒断反应,轻症表现有心慌、手抖、出汗、血压增高、恶心呕吐、腹泻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严重者还会有癫痫发作、震颤谵妄,这两种情况有冲动、伤人、自伤的风险,震颤谵妄有较高的死亡风险。所以戒酒需要密切监测和正规的医疗处理,不建议自行在家戒酒。
4.治疗需要彻底脱离酒精的环境,突然停酒需要替代酒精的药物—苯二氮草类药物,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支持,同时需要根据酒精导致的精神和情绪症状必要时给予抗精神病药、抗抑郁剂、情感稳定剂等药物的治疗。除了药物,需要生活模式调整,以及个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干预、戒酒互助会等的帮助,也需要家属的支持。
5.如何理解这个病大脑在酒精的影响下产生轻松、愉悦等正性的感受,但是酒精的作用消失后快乐感受减弱甚至变成了焦虑、抑郁、愤怒等负性情绪,人会表现出对亲人的忽视、对兴趣的丧失、工作疏忽、责任感下降等。人就又想找酒来重新获得“舒服”的感受,如果没有酒,可能会心里挠痒痒(心瘾,也叫渴求)。此时一且有任何有关酒精的信号,大脑中负责理性决策的部分(前额叶皮质),在情绪中枢(边缘系统)控制下,多会做出饮酒的选择,饮酒后又短暂地“舒坦”一些,但同时也陷入了恶性循环。
6.预防复饮已经戒酒的惠者如果遇到批评、责备、侮辱、压力等,这个时候患者很容易产生愧疚、羞耻、愤怒、怨恨等情绪,这是一些复饮的信号。但是人不可能生活在保温箱里来避免任何风吹草动,而是需要学会处理情绪、排解压力、应对挫折,对降低复饮风险才会有所帮助。比如,把“不舒服”的感受说出来、写下来,或者求助专业人员,复饮风险能够降低一些。如果还能尝试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帮助他人、努力地工作或学习、创造更好的生活,以此来获得被尊重、被接纳、被信任的感受,最终获得价值感,可能会继续正性循环来维持无酒的生活。这就是康复的过程,其中需要自己、家庭、心理干预、社会支持等各方面的努力,过一种“重生”的生活。
7.家人的大脑也会受到这种疾病的影响,所以会出现愤怒、自我贬低、无价值的感受,会抱怨饮酒者,认为自已的生活就是悲剧,但这都是恶性循环中的一部分。打断循环,家属也要去认识和了解这种病,了解患者对家人和家庭的忽视是疾病的表现,也与患者耻感有关,家人自己的表现也是一种对疾病的反应。从自己做起,减少自我贬低、斥贵,增加对自己的关照,减少饮酒的家人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尝试用不评判的态度应对,从互助会或专业人员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指导,除了家人自身的心理使康得到改善、对患者疾病治疗也是一种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