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自己怎么怎么爱喝酒,每天喝多少酒,如何如何离不开酒,喝酒喝上了瘾。
那么,什么叫“酒瘾”,到底喝到什么程度才叫喝酒上瘾呢?
实际上,“酒瘾”是一个具有明确定义的医学概念,或者疾病;医学上的酒瘾与坊间所说的酒瘾并不一致。
在医学上,酒瘾与毒瘾一样属于“物质使用障碍”,也使用相同的诊断标准。
在权威的美国精神病医学会精神性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诊断酒精成瘾有以下11项标准:
大量或长期喝酒;想要减少或停止喝酒却不能;花大量时间用在获取或喝酒,或醒酒中;渴望喝酒,而且这种渴望可以促成喝酒行为;由于喝酒而枉顾工作、学习或家庭事务;即使造成人际或家庭关系破坏也还是喝;因为喝酒而放弃重要的社交,职业或娱乐活动;即使因为喝酒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比如醉驾出车祸,仍继续喝;即使明知喝酒会导致自己身体或心理健康问题,还是继续喝;酒,越喝越多才能达到想要的陶醉(耐受性);不喝或少喝就会出现不适(戒断症状),而这些症状可以通过喝酒来缓解。
用最简单一句话来说,酒瘾就是枉顾给自己造成不利的社会,职业或健康后果,失去了自我控制的喝酒。
也就是说,“喝酒喝到管不住自己”就是有了酒瘾。
至于酒瘾的程度,符合以上11项标准的数量越多,成瘾就越严重:
符合2或3条,为轻度喝酒成瘾;
符合4或5条,为中度喝酒成瘾;
符合6条及以上,为重度喝酒成瘾。
如果把以上11项标准进行分类,可以概括为渴望,耐受,戒断症状,生理性依赖,以及强制性获取或喝酒。
实际上,以上11条中最核心或者说最多涉及的是强制性获取或喝酒。
也就是说,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难称喝酒成瘾。
当然,在坊间,只要符合以上11条中的任意一条,似乎都可能被认为已经有了酒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