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护士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充分的同情心。”须知,有时病人一点细微的躯体和心理变化就可能是重大病变的先兆。能否做好病情变化的观察,是衡量护士责任心强弱和业务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医院探视病人,发现该病人嗜睡,偶有意识不清,遂将病人情况告知巡视护士。护士说:我是实习的,我去叫我的老师来。少顷,值班护士来到病房,站在床尾,询问病人有何感受。病人主诉:晨起如厕后,感到眼前乱七八糟的,看到不知道什么东西。之后一直觉得昏昏沉沉,非常不适。我在旁追问:看到什么了?答曰:黄的绿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护士听完后,依然站在床尾,嘱病人家属:“可能是这几天躺得多了,把床摇起来坐一会吧!”走了。
笔者查看病人床旁,看到用药记录显示有地高辛片口服1/日,静脉输液用药全部配好挂在了输液架上,其中含抗菌药注射液。询问家属,告知早晨来输液时就都挂在上面了,笔者约中午12点离开前,实习护士过来将抗菌药换上。
不知诸位看到笔者这个真实的经历有何感想?
笔者离开病房后思绪难平,反复斟酌还是决心把这个经历写出来,并加以分析,和广大护理同仁分享。
笔者从这件事上有以下几点体会。
护理观察不可省略在这个案例中,病人为心衰入院,腹水、下肢水肿严重,医嘱予一级护理。病人意识状态改变,护士至病房观察询问病人时,始终站在床尾,并没有上前查体,检查生命体征等一般状况。
观察是护士临床实践中,利用感官或借助简单诊疗器具,系统地、有目的地收集病人的健康资料的方法。观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病人一入院就意味着观察的开始,一位有能力的护士必须随时进行观察,并能敏锐地做出适当的反应。护士可用感觉器官、问诊或借助工具有的放矢的观察病人。常用的观察方法如下:
1)视觉观察:护士通过视觉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营养发育状况、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黏膜、舌苔、呼吸方式、呼吸节律与速率、四肢活动能力等。
2)触觉观察:护士通过手的感觉来判断病人某些器官、组织物理特征的一种检查方法,如脉搏的跳动、皮肤的温度与湿度、脏器的形状与大小,以及肿块的位置、大小与表面性质。
3)听觉观察:护士运用耳朵辨别病人的各种声音,如病人谈话时的语调、呼吸的声音、咳嗽的声音、喉部有痰的声音、器官的叩诊音等,也可借助听诊器听诊心音、肠鸣音及血管杂音等。
4)嗅觉观察:护士运用嗅觉来辨别发自病人的各种气味,如来自皮肤黏膜、呼吸道、胃肠道、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等的异常气味,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变化。
临床护理观察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护士是接触病人和家属最多、最密切的人,第一时间能够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果护士能够通过观察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不仅能够为病人的治疗和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甚至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
本案中,护士仅仅通过问诊和视觉观察了解病人的情况,而且忽略了问诊中得到的重要信息:黄绿视!黄绿视是洋地黄中毒的典型症状,也是地高辛的药物副作用之一。作为一名心内科的护士,对这一点不熟悉,不能及时给予患者解惑,并且认为是“躺多了”,实属不该!
抗菌药应现用现配本案中,护士早晨将所有液体全部配好挂在病房,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导致用药差错,而且,本应现用现配的抗菌药提前配置,放置了将近4个小时才给药。众所周知,抗菌药存在半衰期,有研究表明,头孢曲松钠葡萄糖注射液在3h内下降10%以内的含量,6h、9h、24h内下降至70.7%、60.2%、49.7%含量。头孢唑啉钠葡萄糖注射液在6h内下降10%以内的含量,9h、24h内下降至80.3%、73.5%含量。尽管在氯化钠注射液内头孢菌素类药物较稳定,但为保证药效,仍推荐抗菌药尽量现用现配。
因为笔者探视时恰逢周末,可能存在护士人手不足的问题。也许是为了节约时间,护士没有按照常规要求操作。这也提示护理管理者,人手不足时段,以及护理管理者不在病房的时间,如何监控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实习护生带教管理要严格本案中,实习护生单独巡视、换液,存在护理安全隐患。实习护生尽管一直在病房巡视,但因其经验不足,并不能及时发现病人问题,因此全靠实习护生巡视是不稳妥的。将液体全部挂在床旁,还让护生单独去换液,增加了出错的概率。一旦发生差错,带教老师难辞其咎。
临床护理工作涉及病人安全和病情转归,实在是非常重要!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责任护士,有必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通过观察、评估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赢得病人、家属甚至医师的信任和尊重,真正体现出护理的专业性!
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点击关键词
往期回顾
平台简介
功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