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与未来

问题一:中国企业目前在引入绩效管理体系方面做的如何?

我在企业从业绩效管理工作17年,从事管理咨询11年,从我的观察来看,目前中国企业在引入绩效管理方面的工作现状可以用7个字形容:“认认真真走形式”。

所谓认认真真是指我国的企业在绩效考核方面都有要求,而且表格、程序都比较齐备,每年都会考核几次,每次考核大家都会认真对待,因为要完成人力资源部布置的任务,否则就会欠账,就可能被老总耳提面命,因此,谁也不愿意在大家面前出丑。所有的管理者都会认真地对待人力资源部下发的考核表格,在空白处打分,同时,为了不伤害下属的感情,避免在下属员工之间产生亲疏远近的嫌疑,通常管理者给下属的分数都会比较接近,要么都比较高,要么都比较低,也就是理论界所谓的“趋中效应”。这样的考核“成果”不宜用作薪酬和晋升的依据。于是,轰轰烈烈的考核过程,冷静的考核结局,郁闷的煎熬和等待,之后恢复平静,我国企业的考核大致都不会超出这样的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管理水平的提升需求越来越明显,一些原来一手掌握员工考核与工资的老板,越来越头疼发钱的事情,因为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和员工工资水平的提升,老板已经越来越没有精力和耐心亲自提一袋现金去给每个员工发奖金。

于是,这些企业开始寻求外力的帮助,请咨询公司介入,帮助企业建立绩效管理体系,从我的观察看,这些企业在考核方面开始走向规范化,考核目的更加明晰,帮助企业改善绩效的定位越来越明晰,在改善绩效的同时解决员工绩效工资和奖金的问题,考核程序更加正规,考核前的培训以及考核后的绩效面谈也逐步完善,使得考核逐渐向绩效管理的方向转变。

当然,由于我国民营企业的职业化程度比较低,企业管理者的素养可提升的空间还比较大,因此,在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也只是呈现出绩效管理的一些特征,真正做到绩效管理,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问题二:绩效管理在中国有没有一个演变或变革的过程?

我大致总结了一下,从年算起,近15年以来,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实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年前后德能勤绩考核阶段,年前后度评估阶段,年-年前后目标KPI考核阶段,以及年之后到现在的战略绩效管理阶段,如图1-1所示。

图1-1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发展历程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标准,时间界限并非十分明显。虽然当前以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为基础的战略绩效管理在中国已经大行其道,但仍然有很多企业事业单位在采用“德能勤绩”的考核方式和“度评估”方式。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所采用的绩效管理手段并不相同。整体上,基于战略实施和经营业绩提升的战略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主流。

问题三: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什么?它能带给企业哪些方面的帮助?

我的观点,绩效管理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帮助员工改善绩效,进而提升企业的绩效。在这个大前提的基础上,它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帮助企业落实战略目标。通常企业的战略目标都比较宏大,描述得比较宽泛,不容易理解和执行,有人形容企业的战略说,“三万英尺的高度”,也就是说,战略目标离现实有比较远的距离,和员工工作之间的联系不好界定,因此,企业要通过实施绩效管理,把战略目标从三万英尺的高度落实到员工可具体实施的工作目标,所采用的方法就是目标分解,逐级分解,层层落实。

2.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法律风险。特别是在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大背景下,这一个作用体现得尤为突出。很多企业习惯了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裁员或开除员工等方面做得比较简单,甚至很随意。当员工起诉到仲裁机构,需要企业提供相关证据的时候,企业经常拿不出证据,最多只能提供一些考勤、工资发放等基础的数据,而对于员工的表现,以及针对员工的表现企业做出的帮助行动等事实依据,往往很难提供,这就使得企业在劳动仲裁中处于被动的状态。而实施了绩效管理,企业可以形成绩效沟通记录、绩效考核记录、绩效改善记录,这些记录的保存为企业在法律行为中保护自己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帮助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实际上,绩效管理有比较完善的流程、工具和方法,通过实施绩效管理,可以帮助管理者有效规划工作,帮助管理者建立和下属的合作伙伴关系,帮助管理者提升和下属沟通的技能,全面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

4.帮助企业建立规范化的数据收集体系。绩效考核对数据的要求比较严格,因为事实才是考核的唯一依据,建立了绩效管理体系的企业,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会有比较大的提升,以前没有的数据将被建立起来,以前不规范的数据将被规范起来,以前没有分析的数据将被分析,这样一来,企业在基础数据的管理方面将有很大的提升。

5.帮助人力资源部成为企业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通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经常被业务部门视为官僚,认为他们只是制造一些不知所谓,没有任何效果的表格,给业务部门增加麻烦,制造混乱。

而实施了绩效管理,这种状况将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变,因为,绩效管理系统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必须懂公司的产品和运作,只有懂了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力资源部在组织绩效管理系统实施的时候才不会说外行话,才会和业务部门建立起来公平的沟通平台,才能保证所制定的关键业绩指标是符合企业发展,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有帮助的。

6.帮助管理者和员工成为合作伙伴。以前,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界限是比较明显的,管理者是管理者,员工是员工,二者之间是管理和被管理、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而实施了绩效管理,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将明显改变,管理者和员工将成为绩效合作伙伴,因为管理者的绩效指标将被员工分解,员工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管理者的利益,同时,管理者也将被要求对员工进行辅导和帮助,帮助员工改善绩效。

7.使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中松一郎的目标一致理论认为,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越趋近,员工的潜能越能得到发挥,绩效管理就是帮助员工与企业目标一致最有效的工具。

问题四:绩效管理在西方企业中是怎么实施的?二者相比,中国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的差距是什么?

西方企业中,绩效管理发展得已经比较完善,在摩托罗拉,绩效管理一年为一个周期,前三个月用于确定绩效目标,中间两个季度用于帮助员工完成目标,最后一个季度是考核和改善阶段,主要是帮助员工分析过去一个周期的考核结果,找出员工存在的不足,并帮助员工制订绩效改善计划。在诺基亚,也是一年一个考核周期,中间会在6月份和12月份有两次高质量的面谈,目的是帮助员工改善绩效,诺基亚把它称为投资于人的计划。

与西方企业相比,由于我国企业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管理者的职业化程度比较低,因此,我们还做不到一年考核一次绩效,通常一个季度为一个周期,有的企业甚至做到了一个月为一个周期,这也是与我国企业的特点有关系,时间太长了,管理者无法对员工做出有效的衡量。因此,我国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问题五:企业的绩效管理与战略管理二者间应当怎么联系?

我有一个比喻,如果说战略目标是一座金矿,绩效管理就是挖金人,一点一点把这座金矿开采出来。因此,我认为绩效管理与战略管理密不可分,绩效管理是帮助企业落实战略的目标的工具,战略目标必须通过绩效管理层层分解并落实到具体的岗位。

问题六:企业文化对绩效有什么影响?

绩效管理的实施需要相应的企业文化支撑,只有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并不能保证其得到有效的时候,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只是在平台建设方面发挥作用,而这个平台能否有效运转,还需要文化的支持。因此我们在推行绩效管理的时候,需要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增加一个绩效文化要素,帮助企业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以此支持绩效管理系统有效运转。

企业在倡导绩效沟通、倡导绩效改进,也同样可以促进改进的改善。如果仅仅构建了绩效管理体系而绩效导向文化没有倡导,那么经理能做的就是被动应付,填写人力资源部明确要求的东西。这些明确具体的东西限制了经理的思维,也养成了他们被动应付的习惯,甚至很多企业依赖人力资源部,把所有绩效管理的工作都交给了人力资源部去做,这都是缺乏绩效文化导致的问题。

卓越绩效导向和平衡绩效导向存在以下六大区别。

1.卓越绩效导向注重战略目标的清晰和沟通,平庸绩效导向注重具体事务的执行与监控

卓越绩效导向的企业明白绩效考核并非是监控员工工作的工具,而是引导员工追求更高目标的管理思想。

卓越绩效导向的企业在操作绩效管理时,不是从具体的工作开始的,而是从目标制定和分解开始的。首先理清楚未来1-3年的战略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衡量指标和目标值,制定针对性的行动计划,配套合理的运营预算和战略预算。

卓越绩效导向的企业在制定绩效指标时,并不







































儿童白癜风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china365.com/xgyy/11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