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菌子季,云南的各种野生菌便成了必吃的美味,但吃毒菌子中毒的新闻也随之刷屏。据媒体报道,有人因为在看到吃蘑菇中毒致幻能有小人跳舞、能欣赏大片的新闻后,忍不住动起亲身体验一把的“歪心思”。
品尝美食,追求新鲜,本无可厚非。但是将毒蘑菇作为网红美味,把致幻作为有趣体验,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中毒,甚至危及生命。这种所谓的美味和幻觉,似乎已突破了正常趣味底线。在争相吃毒蘑菇的背后,是无知者对蘑菇毒性的不了解,对生命威胁的不警惕,也是对自身及家人健康的漠视。
据报道,云南曲靖一男子吃菌中毒失忆,在路上晃悠了10小时,他在路上见车就拦、见人就问:“我是谁,家在哪”;昆明的一女子则躺在病床上手舞足蹈,说看到了小精灵、彩云;甚至还有人因致幻唱起了歌曲《忐忑》……这些略显“好笑”的新闻背后,是很多人不愿再触及的伤痛。
而这些中毒现象表面看来虽然“可笑”,但中毒后果不好笑。据专家表示,食用毒菌轻微中毒,可产生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严重的还会产生迫害妄想,进而有打人毁物、狂奔乱跑,甚至出现自伤及伤害他人的行为。同时,毒菌中毒没有特效解毒药,一旦病情危重,抢救成功率并不高。数据显示,蘑菇中毒严重的情况下致死率高达80%。
如此严重的中毒后果,多方恳切的大声疾呼,毒蘑菇却依然受网友追捧,这里面虽有网友对毒性认识不到位的原因,但更多恐怕还是在于商家逐利及监管不及时。为满足网友“看小人”,商家不惜无底线出售。网络购物平台上,一些有毒类蘑菇依然容易搜到、易于购买。一些网友留言询问如“怎样烧来吃才能看到小人,需要几分熟?”“如何吃才能看到小人,医院”“真的能看到小精灵么?会中毒么?”等等,以及商家仅仅一句“炒熟了就没事”的互动回答,更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对毒蘑菇的监管仍存漏洞。虽然在宣传上,各地针对毒蘑菇均会做出一些提醒,比如发布预防野生菌中毒预警公告,制作宣传资料和宣传片,向手机用户提示短信等等。但对于毒蘑菇的制作、销售等环节,仍然还缺乏斩断链条的“利剑”,而在网络平台销售毒蘑菇更是成为了当下毒蘑菇产业链条“隐秘的角落”。
为此,谨防毒菇致幻,需要树立底线思维。媒体在报道毒蘑菇致幻事件时,当避免轻松化、娱乐化,更不能为吸引眼球而戏说,避免导致观众为追求致幻而效仿。相关部门不妨在强化宣传的基础上,为毒蘑菇设立负面清单,从源头控制生产和销售,特别要堵住网络制售的利益链条。对于个人而言,更当保持清醒,切莫为娱乐而拿生命开玩笑。毕竟,为追求幻觉食用有毒蘑菇,看似是勇敢者的游戏,实则是无知者的冲动。(文/吴昊)
闪电新闻记者王斐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