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知识吃鱼胆可以明目小心引起中毒

我们经常说要“年年有余”,取其谐音“年年有鱼”,所以在餐桌上,尤其是在节日里,鱼大多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现代营养学也认为,吃鱼可能比吃红肉更有益健康。因此,“年年有鱼”也成了一种健康潮流。

“鱼胆明目”的说法其实并不明确,有人说,这种说法出自于《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青鱼胆”条目下,有“入通肝胆,开窍于目”的功效,用法为“含咽”。但我国古代医学专著《本草经疏》中也明确:“目病非风热盛而由血虚昏暗者,不宜用”,即不能用于虚证以及年老体弱者,况且,入药的量、剂型和方法都有严格的控制,所以,千万不可误食!

长期以来,受传统医学典籍的影响,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的说法一直很有市场。国内尤其是南方沿海农村,因吞食鱼胆而导致中毒入院的患者屡见不鲜。

我国共有胆毒鱼类12种,草鱼、青鱼、鲢、鳙、鲤、鲫、团头鲂、鲮、翘嘴鲌、拟刺鳊鮈、赤眼鳟、圆口铜鱼的胆汁均具有一定的毒性。

不论生吃、熟食、泡酒吞服、还是以鱼胆汁滴眼等外用手段,都会引起中毒,且中毒程度跟服用剂量正相关。

鱼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酸、牛磺胆酸、鹅去氧胆酸、牛磺去氧胆酸、水溶性鲤醇硫酸钠、氢氰酸、组胺等。最早有人认为鲤科鱼胆的胆汁酸中存在的鲤醇有毒,但是,后来证实这种物质并没有毒性。直到上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从鲤鱼胆汁中分离出一种物质5α-鲤醇硫酸盐,证实该物质具有毒性。总的来说,通常认为,以鲤醇硫酸酯钠为代表的鲤醇硫酸盐是鱼胆中的主要毒性成分。另外,胆汁中的组胺、氢氰酸、胆酸等也会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

鱼胆中毒的临床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型:

轻度中毒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体征轻微,一般经对症治疗即可痊愈;

中度中毒患者,除消化道症状之外,常还合并肝肾损害,但未出现功能衰竭,无需透析治疗;

重度中毒患者,以肾功能衰竭为典型表现。

不过,并不是所有鱼胆都有毒,比如,鳗鲡、海鲶、乌鳢、胡鲶、石斑鱼、黄鳝、海鳝、艾氏蛇鳗、真鲷、黄颡鱼这几种鱼的胆汁是无毒的。

鱼的其它部位——其实鱼鳞是可以吃的!

卵磷脂:鱼鳞中含有较多的卵磷脂,其能增强大脑记忆力、延缓细胞衰老。

不饱和脂肪酸:能帮助胆固醇代谢,调节血液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如何吃鱼鳞?——鱼鳞冻

鱼肚里的黑色膜衣能吃么?

鱼肚里的黑色膜衣,其实是鱼的腹膜内层,主要起保护内脏和润滑的作用。

为什么这层膜是黑色的?这只是鱼体内色素细胞沉积而已,并不是污染物。

所以,是可以吃的。

不过,这层膜本身脂肪含量很高,营养价值不高,也更容易富集一些脂溶性污染物,并不是健康的选择。

鱼籽能吃么?

“吃鱼籽不识数”、“吃鱼籽会变笨”,有小时候被这样骗过的吗?

其实,恰恰相反!鱼籽营养丰富,饱含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和核黄素,是人类大脑和骨髓的良好补充剂、滋长剂,尤其对儿童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最后送几个挑鱼小技巧

1、闻味道:尽量不要买那种闻起来有酸臭味、氨水味儿的鱼。

2、看鱼眼:尽量买鱼眼是清晰明亮、有一点鼓起的鱼。

3、看鱼鳃:尽量买鱼鳃是鲜红色的鱼。

4、看背部肌肉:尽量挑选鱼背有弹性(弯了能收回的)的鱼。

来源:网络:知乎评论、百度、人民日报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china365.com/jjzdhl/9561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