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吃水果容易血糖高?
吃了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零食不健康?
食用隔夜菜会导致肾衰竭?
憋气30秒证明肺部健康?
今天,针对这些健康流言,小编整理了中国科协科学辟谣平台发布的“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以及“+E”云打假健康科普晚会上的专家解读,用科学的声音给您健康的选择。
01晚上吃水果容易得糖尿病?科学真相: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一种疾病。血糖升高,主要还是因为摄入热量过多,水果本身含有的热量不是很多。水果只要正常的食用,是对身体有帮助的,不存在晚上吃水果会导致糖尿病的说法。但是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甚至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这几类人,一定要注意对水果的摄入。02吃冷冻肉有害健康?科学真相:正规生产的冷冻肉经过严格的标准和生产程序,安全有保证。其解冻后,除了营养成分会有少许损失,其它食用品质几乎没有影响。 03泡发食物危险,会造成米酵菌酸中毒?科学真相: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特定温度和生长条件下才会产生的小分子毒性代谢产物。家庭泡发谷物自发酵食品、变质鲜银耳和变质薯类食品是容易导致此类中毒的主要食品。所以泡发干货最好别超4小时! 04吃食品添加剂的零食不健康?科学真相: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影响人体健康。05速冻食品没有营养?科学真相:速冻食品是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的优良载体,是采用速冻的工艺生产,在冷链条件下进入销售市场的食品,其特征是利用低温保存食品的原有品质。 06生乳标准低,所以奶味变淡了?科学真相:《生乳》国家标准GB-一开始就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生乳,不适用于即食生乳”。“奶味”是主观因素,不能作为衡量产品质量的指标,不影响产品的营养。如果一定要说奶味变淡,可能跟现在的奶经过均质处理有关。 07国产食用盐里的亚铁氰化钾有毒?科学真相:亚铁氰化钾是我国食用盐中允许添加的一种抗结剂,在常规烹饪条件下不会产生氰化钾。按照相关规定在食用盐中合理使用亚铁氰化钾,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08食用隔夜菜会导致肾衰竭?科学真相:隔夜菜密封后冷藏较短时间食用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发生腐败变质的隔夜菜则不可再食用。尽量“按需适量制作,避免剩饭剩菜。 09饭后马上躺下,或松裤腰带会胃下垂?科学真相:胃在腹腔里面是被多个韧带固定的,韧带像橡皮筋一样把胃牢牢的固定在腹腔当中。饭后马上躺下,会引起胃食管反流症,而不是胃下垂。餐后如果扎着腰带的话,不仅不能够托住胃,反而抑制了胃的扩张和肠道的蠕动。
10喝酸奶能预防癌症吗?科学真相:四川大学邓振华团队荟萃分析了61项国内外有关于酸奶和预防癌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发酵乳制品确实有助于预防癌症,特别是酸奶。但是市面上的酸奶种类繁多,品质不一,根据国家标准,每毫升酸奶中含蛋白质≥2.3克才是“合格”的酸奶。 11塑料包装食品会引发癌症?科学真相:允许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性审查,食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包装,不存在安全问题。 12冷链食品外包装发现新冠病毒,不能再吃冷冻食品了?科学真相:消费者从正规渠道购买的正常冷冻食品可以食用。截至目前,全球确诊新冠肺炎病例中,并没有发现因为直接食用冷冻食品而引起的感染。13女人来月经,是身体在排毒?科学真相:月经不是排毒,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是女性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标志。月经血成分除了血液外,主要是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和阴道上皮细胞,是人体正常细胞的新陈代谢,没有毒。月经正常量是50毫升左右。超过80毫升是月经量过多,少于20毫升是月经量过少。
14憋气30秒,能测试肺部是否健康?科学真相: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冯靖:没有必然联系。这是群众从主观感觉出发的判断,有些肺部疾病患者会感觉到憋气,或因气促而造成不能较长时间憋气,医院检查,胸部平扫CT和加强CT,而不能轻信憋气30秒就能检查肺部疾病这样的谣传。 15味精吃多了会变傻?科学真相: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专家阮光峰表示: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味精吃多了会变傻。味精是一种纯粮食制成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但是,如果经常钠摄入量过高会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风险,所以最好控制味精摄入量。另外也有调查发现,中国成年人的味精消费与超重有一定关系,也就是味精吃多了可能会变胖。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中国消费者报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