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典型戒断反应10种
大家好,常有孩子问我关于戒断反应的问题,特彻底总结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到更多人。大家一定仔细看了,最主要的戒断反应基本都写了,至于一般的小的戒断反应那就不写了,大的都能好,小的、轻的当然更能彻底恢复的。
1.动不动有sy的冲动,甚至异常强烈,导致破戒,甚至屡戒屡破。对这情况,很多孩子都遇到,一般的戒除方法都用了,没任何办法降伏欲望!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和其他孩子一起戒除,多来帮人,回答自己知道的戒色知识,认真帮助其他孩子戒除。只要是认真负责帮人的,必然做后感到身心舒畅,内心充实而快乐,自动没手的想法和欲望。并且这样的善事要每天都做,这样自动形成良性循环彻底戒除的!这就是根本的方法,切切相信并去实践!我这里戒除的孩子,我都要求孩子这样做的,落实好的孩子都一次性戒除的!
另外,其他孩子告诉我,他在学习上或生活上帮助其他孩子,也感到大快乐,从而没手的想法!
总之,行善改过生正气,而自动无手的欲望,这是最根本的戒除,而且人的运气、事业、精神无形都变好,切记如此去力行。
至于一般的戒除方法我不多说了,比如俯卧撑、运动、转移注意力等都可以用的。
2.整天意yin,甚至动不动想看黄的。这种心神不定,而恶心的念头很多的情况,只有通过行善生出正气,心神才能自动干净而安定,那时你一想到黄的东西,必然都感到龌龊的~这是自然的转变,很多孩子都体会到了!
养浩然之气而不动心,这是最根本的,具体方法则参考1中所说的方法,具体这样去做,这两条最根本的破坏戒除的因素自动都消除掉了,行动第一,一定落实我说的行善去恶。
3.遗精频繁。很多孩子没戒除时没遗精或很少遗精,一戒除则遗精很多,甚至2天就有一次。
对戒除而引起的遗精问题,我这里专门介绍这个运动,只要按要求做,一般都有很大效果的,受益的孩子很多了。切记按这样的要求去做:轻柔、缓慢、自然、像打太极拳那样的意境,这是最根本的!绝对不可硬压,硬搞,硬做!否则摇动精气,当晚就遗精,切记,切记!
一个月遗精3次以内是正常的,超过4次就偏多了。如下运动,经过好多孩子的检验,认真做,对戒除sy而引起遗精多的情况,部分孩子是有用的,具体动作如下:
站地上,伸直腿,弯腰,用手去勾地面(勾不到也没关系),这样伸直腿拉脚筋,一天可做10次左右,每次3分钟,注意轻柔缓慢自然做,不可硬压!白天傍晚做,晚上少做,睡觉前则绝对不可做!切记注意要点!具体要求则参看这个文章:太极拳的意境(做减少遗精的运动必看的视频):
若存恶心,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坏人名节,妒人技能;谋人财产,唆人争讼;损人利己,肥家润身;恨天怨地,骂雨呵风;谤圣毁贤,灭像欺神;宰杀牛犬,秽溺字纸;恃势辱善,倚富压贫;离人骨肉,间人兄弟;不信正道,奸盗邪淫;好尚奢诈,不重俭勤;轻弃五谷,不报有恩;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假立邪教,引诱愚人;托说升天,敛物行淫;明瞒暗骗,横言曲语;白日咒诅,背地谋害;不存天理,不顺人心;不信报应,引人作恶。不修片善,行诸恶事,官词口舌,水火盗贼,恶毒瘟疫,生败产蠢,杀身亡家,男盗女淫,近报在身,远报子孙。
神明鉴察,毫发不紊,善恶两途,祸福攸分,行善福报,作恶祸临。
我作斯语,愿人奉行,言虽浅近,大益身心。戏侮吾言,斩首分形;有能持诵,消凶聚庆。求子得子,求寿得寿,富贵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获,万祸雪消,千祥云集,诸如此福,惟善可致。吾本无私,惟佑善人,众善奉行,毋怠厥志!
附二:《学圣人局量》
(这是刘止唐先生特写的扩充的观音大士所奉行的五心,一定时刻反求诸己,扩充胸量,刻刻检点奉行了。也是要背诵的!)
大慈悲心
慈悲,仁也;仁,人心也,天理良心也。凡人必有仁,然后念念事事,惟恐不知人好歹;一言一动,惟恐得罪于人。至于忠孝友悌,大伦所在,其不忍一念相欺,不敢一念怠肆,更无待言矣!仁也而曰:大慈悲者,由一念以及于念念,由一事以及于事事,俱是此不忍人之心。所谓昆虫草木不可伤,尽其性以尽人性物性,参赞化育,皆以此为根本。
大广大心
广大,谓度量也。古人云:“有大量者,始有大福。”量小者,居心狭隘,见理不明,气质刚躁,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只徒利己,不顾损人,自恃而不服善,自私而不谅人,自小而不容人。能有度量,必自平日反躬自责之人,一言一行,惟恐不合乎理,损伤于人,刻刻检点自己不是,虽外人怒我詈我,十分亏我,多不理他,只是自家反躬自问,问心无愧了,任他无理相加,都全然不理。至于君父大伦所在,以及兄弟朋友,犯而不校,更不待言矣。
大方便心
方便者何?敏于事也,勇于义也。人世相与同居同游,同往来晋接,无非五伦中人。五伦中人,有尊卑大小、贵贱亲疏、贤否远近之不同。如君父母,至尊至亲,竭诚竭力,敬慎服事。君亲而贤,能象其贤;君亲而不贤,匡救谕谏,能干其蛊,做得十分周到,至使其君亲为圣人,忠孝事业,做到无古无今,此臣子分内之事,不足为功。凡事君事亲,十分周到,不得言方便也。此外弟兄朋友,其中亲疏厚薄,贤愚是非,断不能一同而视,事兄爱弟信友,先自家各尽其道,爱之敬之,不欺不苟,久久不变,不管他说我是非,我只尽其心,尽其道,求无愧于我心。若他有事,只要不悖义理,则真心代劳,尽心尽力,委曲成全好事,此便是方便之道也。但事有难易,境有丰啬,时势有常变顺逆不同,虽当方便,也要斟酌义理情事,必不可一概冒昧而行。至于从井救人,危身辱亲尤非。所以古人云:“力量做得来的,尽其力量;力量做不来的,亦必用心周到。”此所言者,谓事情大理所关也。若夫平日检身修德,一言一行,一步一趋,随身方便,其事难以枚举,其功亦简而易行。只要肯留心,不怠不肆,便可处处方便。如行路见一木一石碍脚,恐妨人行,去之;饥寒困苦,一切不佳之事,惟恐人有;饱暖安全,得意之事,惟恐人不周全。一日之内,斗室之间,无处不可方便。此两字实心奉行,仁义二字,都在其中矣。
大清浄心
如何清浄?见财不贪,见色不爱,一念一事,不纵情悖理皆是。只知安分守己,勤职业,修心术,念人生万事,总由天命。天之爱人者,只此天理良心。我念念不失天理良心,事事体贴而行,无论德行道艺,择一合义理者为之。如耕读商贾,专心学习此艺,勤而不懈,俭而不奢,廉而不贪,专而不分,又念念检点,不肯一毫亏损天良。如此无论何事,俱可以谋生度日,此即俗所谓靠天而行也。人心妄想无穷,不可任心行事。只要一生不受饥寒,仰事俯畜,可以粗足,便是第一美境了。至于富贵荣华之人,彼有积累善德,上天方才赐之福禄,我无他积累,如何妄想与他一般?果然存心恬退,时时芟除妄想,则久久习为固然,无论贫贱困苦,都安心住下去了,此乃寻常人刻持私心,勉强学为清浄之法。若夫读书明理之人,能存心养性,履仁蹈义,内而涵养有功,久久鄙俗之见自消,外而动循礼义,久久美恶之情浑忘,则必有静存动察,始终本末之功。圣人非道非义,一介不取予,万钟千驷弗视,由斯道也。此清浄二字,上之则希圣希贤,敝屣天下;中之则有守有为,行藏不苟;下之亦云水
心情,无处不可自适。是在人自为之,而自勉之耳。
大柔和心
和者,恩谊浃洽之谓也。以其上而言,修于身者,喜怒哀乐皆中节,是天下之达道也;措诸世者,天下中国如一人,是覆载之宏深也。此和之至者,非圣人不能。以其次而言,五伦之内,各尽其道,各得其所,恩明谊美,情义不相乖离,此和之切要不可无,亦人之所当尽者。再次则不忍为不仁,不敢为不义,小心敬慎,平心静气,惟恐伤人,惟恐偾事,惟恐取祸,谦虚忍让,纵有大不平大不堪之事,大可恨大可诛之人,也置之不问,将自家好胜、好强、刚躁之气,极力柔服下来,故曰柔和也。“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君子居之”,此之谓也。不然,柔之一字,乃不好字面,善柔也、柔奸也、柔弱也、柔佞也、柔靡也,安得而为之?凡人不能忍辱谦让,俱是血气刚强,心情躁暴所致,故柔其气以从理,和其情以同物,然后伦谊可以浃洽,动履可以无灾。
右五言,本佛道书中语,而其义理,实与圣人之道无殊。圣人言行,不外乎此,即四子六经,名贤议论,亦不外乎此。但世人忽而置之,迂而笑之,甚且以为异端而辟之,是以学圣学贤,无从入手。愚尝举以训门人,谓此五言,乃学圣之局量,必先有此五言心思,实行五言义理,然后可以希贤希圣而希天,惜乎遵行者罕。今老矣,不得已书示儿曹,以为一家之授受云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