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家长都会带孩子走亲访友,参加各种聚会。在聚会中,孩子往往会会被大人“消遣”,成为大人们的逗弄对象。
表面上,这些“逗弄”都是出于大人对孩子的喜欢,没有恶意,然而这些逗弄却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成为孩子的噩梦。
如果过年时,你家的孩子遇到以下这几种情况的逗弄,请坚决地对对方说“不”:
1、哄孩子喝酒
热闹的聚会中,逗孩子喝酒的事情屡见不鲜,大人用筷子沾酒给宝宝抿上一口,甚至哄着孩子喝下一小口或者一小杯。
看到孩子被酒“辣”地皱眉头出丑的样子,众人往往会哈哈大笑,甚至开个玩笑“长大了,酒量好”。殊不知,这一点点酒就有可能对孩子造成致命的伤害。
攀枝花,一个2岁孩子被父亲带去朋友家做客,被灌了2两白酒后,急性酒精中毒,不治身亡。
年,一个2岁多的孩子被伯父逗着,喝了一两多的米酒酒精中毒,导致脑损伤精神发育落后。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曾有官媒做过调查:20名孩子之中,就有15名孩子被挑逗过饮酒。
孩子的肠胃以及脑髓血管丰富,对酒精的吸收速度很快。因为孩子的各个器官发育还不成熟,肝功能代谢速度慢,就很容易出现吸收快,代谢慢,导致酒精淤积在体内无法排除,出现酒精中毒情况,直接受到严重损害的是孩子的大脑。
我国《急性酒精中毒诊治共识》中说明,酒精成人致死剂量在g-g,婴儿和儿童的致死量则小得多,婴儿为6-10g,儿童约25g。
小小一杯酒,就有可能导致孩子的脑损伤,甚至出现性命危险!
2、逗孩子吃坚果、果冻等零食
春节,家里都会准备各种坚果零食,花生瓜子。就有很多熊大人喜欢用零食逗弄孩子。甚至给刚刚能咀嚼的小宝宝吃各种坚果。
1月3日,广西玉林,一6岁男孩因吃花生被呛住导致窒息。最终因抢救不及时,医院后已经没有了心跳呼吸、口唇发紫、瞳孔散大,经抢救无效死亡。
一位西安的网友曾发微博称,她的一位闺密带着2岁半的孩子参加家庭聚会,被亲戚喂食了一粒开心果后,呛入了气管,导致窒息死亡。
耳鼻喉科专家表示,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童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危重急诊之一,约80%发生在5岁以下的幼儿,治疗不及时,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窒息、死亡。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黄群表示,3周岁以下的孩子尽量不要食用瓜子、花生蚕豆、开心果一类的坚果,即使是果冻、软硬糖也不行。
很多大人还特别喜欢在孩子吃东西的时候逗弄孩子,甚至教孩子将坚果抛到空中,那嘴巴去接,这些行为很容易让孩子将食物吸入气管内,引起气管阻塞。
因此,在孩子吃东西时,大人千万不要逗孩子笑,也不要在孩子哭闹时对强行孩子喂食。
面对亲戚们给孩子喂各种坚果,糖块,家长一定要坚决说“不”
3、让孩子表演节目
被大人要求表演节目,是每个人童年时的噩梦,然而当自己成为大人的时候,却忘记了自己曾经面对表演节目时的惶恐不安,也开始要求孩子表演节目。
每个孩子的性格是不同的,有的孩子热爱表现,喜欢爱他人面前展示自己,可是有的孩子却相反,当众表演让孩子感到羞耻,不知所措。
一旦孩子拒绝表演,大人们就会批评孩子不懂事儿;
一旦孩子表演的不好,或者不如别的孩子,不但观众会对孩子品头论足,家长还会感到没有面子,甚至会呵斥孩子,对孩子进行打击。
所以聚会中,让孩子表演节目,不是给孩子机会锻炼,而是给孩子机会出丑,让孩子感受被人品头论足,被人当众指指点点的羞愧。
所以,请做一个安静的不需要孩子表演的大人吧!
4、用语言逗弄孩子
“你妈不要你了”
“跟我回家,给我当儿子吧”
“你妈有弟弟了,不喜欢你了吧!”
大人最喜欢用这样的玩笑逗弄孩子,尤其是过年人多的时候,这样的玩笑甚至更加过分。
心理学中有一种“权威暗示效应”,说话的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则所说的话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相信其正确性。
在孩子的心中,成人就是权威,他们无法区分事实和笑话,他们只会相信大人的话,并深信不疑。
所以大人的玩笑往往令孩子信以为真,从而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困扰。
悬疑剧《听见你的声音》中有一句台词:“开玩笑,只有在被开玩笑的人也觉得好笑的情况下才叫开玩笑,如果被开玩笑的人并不觉得好笑,那么就是恐吓。”
大人的玩笑,对孩子来说其实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很可能给孩子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甚至可能会毁掉生命。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面对不喜欢的逗弄,要清楚地告诉那些成年人:“我不喜欢你这样,如果你喜欢我,请换一种表达方法。”
如果对方仍然继续,你可以选择带孩子礼貌地离开,彻底结束对方继续“逗弄”的机会。
春节,亲朋好友热热闹闹欢聚一堂,难免会有人失了分寸,对孩子开各种玩笑,或者过分逗弄孩子。
作为父母,不要让孩子置于尴尬的地位,多保护孩子,和孩子站在一起,对一切对孩子的不尊重和伤害,坚决说不,保护好我们的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