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小样
年初,曾在《巴啦啦小魔仙》里饰演凌美琪的演员突发心梗离世。
这个曾带给我们美好和魔法的女孩,
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5岁。
令人唏嘘。
我们常说,
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翻看她的社交账号,
喝酒和熬夜,是她生活的常态,
而这两样,
也是心梗最直接的诱因。
今天想说一说喝酒。
临近年底,
各类应酬聚会上喝酒是免不了的。
每年春节,
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新闻:
过度饮酒突发急症;
劝酒喝吐抢救无效死亡;
酒驾醉驾造成重大交通事故……
原来喝酒,
真的会要人命的。
01
就在几天前,
辽宁一男子因聚会喝醉,
来不及走进家门,
就睡在了小区的地上。
被发现时,
已经全身冻僵,
脚背动脉都摸不到,
整个身体就像一个大冰块。
送进急诊后,
依旧浑身冰冷,
保持着蜷缩的状态。
医生初步判断,
双手双脚都够呛保得住,
很有可能需要截肢了。
这个时候,
家人的崩溃和眼泪,
已经救不了他了。
一个好好的大男人,
正是养家糊口的时候,
却因为喝酒喝到不省人事,
在气温零下的冬天,
把自己冻成这样,
不知道他恢复意识后会不会后悔……
同样让人无奈的故事,
还发生在长沙。
一个年轻女生下班后被要求去接待男客户。
她本来不想去,
奈何领导要求无法推脱,
去就去了,没想到吃完饭还要继续去唱歌。
客户不停地玩骰子灌酒,
她喝到失去意识,
丈夫把她接回家后,
就不停抽搐吐血,
诊断结果显示急性酒精中毒。
气到崩溃的丈夫,
想找公司讨个说法的时候,
却被发现这个女生已经被移除了群聊……
02
有些人喝酒是自愿的,
而有些却是不得不喝。
这些话我想每个成年人都听过:
“是男人,就给我干了这瓶”
“不喝?是不是不给兄弟面子”
“今天你俩就比比谁能喝过水”
“你今天陪我喝高兴了,这单就是你的”
……
这是中国式劝酒常用话术,
每一句都好像是在发语音,
成年人肯定不陌生。
小张和小侯是深圳某楼盘的保安。
这天晚上,
两个人巡逻了几次楼盘后,
楼盘的安保主任邀请他们喝酒。
小侯平时就不怎么喜欢喝酒,
酒量也不好就拒绝了,
后来保安队长也来了,
两个人一起劝小侯喝酒,
安保主任说,
“你们一人喝一瓶,喝完就去睡觉,我们帮你们俩顶班。”
小侯觉得不好意思推脱,
只能参加进这个酒局。
一瓶43度的白酒下肚后,
他倒在椅子上失去了意识,
而小张还在继续喝。
凌晨1点,
安保主任和保安队长,
医院,
当时他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
小侯医院,
被诊断为中度酒精中毒,
侥幸保住了一命。
一场酒局,成了永别。
劝酒,往好听了说是热情,
往不好听说就是害命啊。
偏偏这还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一种“文化”。
人情社会,
小到好友聚会家庭聚餐,
大到做生日谈业务,
好像只有喝了酒,
才能成事儿。
酒是人情的润滑剂,
可别打着情谊的幌子要别人的命啊。
有段时间,
「酒桌文化」这个话题很热。
起因是一个刚毕业入职银行的小伙子,
在校园招聘群里发了一段话。
这段话信息量很足:
无法喝酒被领导扇了一巴掌;
一口一句脏话人身攻击侮辱;
摔酒杯砸桌子;
借着酒劲对女同事动手动脚……
这些流氓行为,
都发生在一次酒局上,
酒精麻痹了人的神经,
也撕开了西装下的遮羞布,
人类的劣根性在酒桌上暴露无遗。
其实这些画面,
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
回忆下你参加的各类聚餐,
是不是总有一个拎着酒瓶,
四处敬酒的人:
“领导都敬你了,你不主动喝一个”
“酒精过敏,那还是喝的少了。”
“大家都干了,你一个人不干好意思”
“你我还不知道吗,你多能喝呀。”
强制灌酒不配叫什么“酒桌文化”
这是一种变态的征服欲,是羞辱,是绑架。
不顾别人的身体健康,
一味地要求服从,
本质也是一种坏。
再说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前段时间,
有个女性朋友深夜给我打电话,
报了一串地址就没动静了,
等我赶到的时候,
发现她在路边吐的一塌糊涂。
好在旁边便利店的一个阿姨,
一直好心看着她。
第二天醒来,
她告诉我,
昨天是同事聚餐,
大家的目光都在她这个刚入职的新同事身上。
一群人给她敬酒,
她说自己喝不了那么多,
结果同事们直接按着她的头往里灌,
即便她从毕业就开始做销售,
也没见过这阵仗,
醒了酒之后的她直接辞职了。
有句话说:树挪死人挪活。
没有能干一辈子的工作,
但命只有一条。
03
过量饮酒对身体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年,《柳叶刀》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
结果显示,全球每年因各种原因死去的多万人中,有万人是因为喝酒。
而中国,是全球喝酒致死人数最多的国家,
每年有70万中国人,喝着喝着就把小命喝没了。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这句话从头到尾都是个骗局。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把酒精列为了一级致癌物。
红酒不养颜,
白酒也不抗癌
它不让你生病就不错了,
怎么还会帮你治病。
04
这口酒,
很多人是不愿意喝的。
喝,不能保证升职,
但不喝,领导的看法,同事的人缘,怎么办?
上了酒桌谈事业,下了酒桌打点滴。
这样的结果谁都不想要。
有网友总结了一些拒绝喝酒的小技巧。
分享给大家,
年底了,希望多少可以起一些作用。
善用“客观”原因。
1、酒精过敏是万能句式,但要从一而终,表现出自己从来不会喝酒;
2、“要开车”也是最容易接受的理由,顺带表示一会儿可以送朋友回家,既有礼貌也不让劝酒的人丢了面子;
3、感冒了吃了药,自然是不能喝酒;
4、“对不起,我在吃中药调理身体”,已经在补身体了,再劝人喝酒安的什么心;
5、已婚男女也可以说自己正在备孕。
学会“曲线救国”别硬刚。
1、不要主动出击,适当开玩笑化解,如:
“哎呀,我也不像你酒量那么好,哪能跟您比啊”
“这么好的酒,应该留给你们懂品味的人,我也喝不出啥来”
其实他可能并不关心你能不能喝,只是想要个面子;
2、酒桌上充当傻不愣登的角色,一脸茫然一看就不会喝酒,尤其是在长辈面前。
如果实在非喝不可,也要学着保护自己。
1、干杯后,不要马上咽下去,找机会用餐巾抹嘴,把酒吐餐巾里;
2、上座后先吃一些肥肉类、淀粉类食品垫底,喝酒不容易醉;
3、掌握节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4、不要几种酒混着喝,特别容易醉;
5、每次干杯时,假装没有拿稳酒盅,尽量洒出去一些,这样每次可以少喝进去不少。
当然最重要的,
还是远离劝酒的朋友和尽量不去劝酒的酒局。
老话说得好:
酒是穿肠毒。
不管是自愿喝还是被迫喝,
过量饮酒,
能爽一时,爽不了一时。
同时,
也提醒身边的“酒鬼”朋友们,
真的少喝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