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禁毒戒毒科普系列宣传(十四)吗啡上一期我们谈了祸国殃民的第一代毒品鸦片,这一期我们来谈谈鸦片的主要成分吗啡。
一、名字的由来
年,德国化学家泽尔蒂纳从鸦片中提取出了一种淡黄色的晶体,他发现此化合物的镇痛作用是同剂量鸦片的数十倍,同时可带来某种幸福感。泽尔蒂纳将此化合物以希腊神话中的梦神Morpheus命名,即吗啡。
二、常见品种
1、吗啡碱,从鸦片中直接提取的生物碱,在毒品交易中常被称作“黄皮”、“黄砒”等,其中吗啡含量约为60%~70%,呈浅咖啡色,有鸦片气味,呈细粒状。
2、粗制吗啡,在毒品交易中常被称作“1号海洛因”,其中盐酸吗啡的含量为70%~90%,颜色呈深褐色、米色和白色等,呈粉末状或块状。
3、吗啡片,合法生产的麻醉药品,有盐酸吗啡、硫酸吗啡之分;颜色有米色或黄色,呈片状。
三、吗啡的理化性质
吗啡,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在鸦片中的含量为4%-21%,平均10%左右。纯态吗啡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遇光易变质。吗啡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及热乙醇中,而盐酸吗啡可溶于水和酒精。市售产品一般含1分子结晶水,熔点-℃,难溶于水。含3分子结晶水的盐酸吗啡为医疗中常用的麻醉剂。
四、吗啡的药用价值
吗啡是全世界使用量最大的强效镇痛剂,具有以下药用价值:
(1)镇痛:强大的镇痛作用,对一切疼痛均有效,对持续性钝痛比间断性锐痛及内脏绞痛效果强。它是通过模拟内源性抗痛物质脑啡肽的作用,激活中枢神经阿片受体而产生药理作用。
(2)镇静:在镇痛的同时有明显镇静作用,有时产生欣快感,可改善疼痛患者的紧张情绪。
(3)呼吸抑制:可抑制呼吸中枢,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对呼吸抑制的程度与使用吗啡的剂量平行,过大剂量可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4)镇咳:可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但不用于临床。
(5)兴奋平滑肌:可治疗便秘;并使胆道、输尿管、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
(6)心血管系统:可使外周血管扩张、下降血压;使脑血管扩张,增高颅压。
在WHO推荐的“癌症三级止痛阶梯治疗方案”中,提倡对重度疼痛病人使用吗啡。据统计发达国家的吗啡消耗量为发展中国家的27倍,是我国的91倍。为方便癌症病人的镇痛,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通知,“对癌症病人镇痛使用吗啡应由医师根据病情需要和耐受情况决定剂量”,即不受药典中关于吗啡剂量的限制。
五、吗啡的中毒机制
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因而吗啡的中毒症状、成瘾症状及戒断症状多与鸦片相似。吗啡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上,对呼吸中枢的麻痹作用为致死的主要原因。
急性吗啡中毒多发病急,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或抑郁、口渴等,出现意识障碍、肌肉抽搐、惊厥、恶心、呕吐、昏迷、针尖样瞳孔和呼吸的极度抑制。
慢性中毒(即成瘾性)有食欲不振、便秘、消瘦、贫血、早衰、阳痿等,如停用8小时以上,即有戒断症状出现,如精神萎靡、喊叫、打呵欠、涕泪交流、冷汗、呕吐、腹泻、失眠,以至虚脱或意识丧失。昏迷、针尖样瞳孔和呼吸的极度抑制为吗啡中毒的三联临床症状。
六、吗啡的危害
吗啡具有较强的药物成瘾性,一般连续使用1至2周即可出现耐受性,滥用剂量是普通治疗量的20至倍。对吗啡成瘾者突然停用可出现戒断综合征,表现为流泪、流涕、出汗、瞳孔散大、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体温升高、呕吐、腹痛、腹泻、肌肉关节疼痛及神经、精神兴奋性增高,如惊恐、不安、打哈欠、震颤和失眠等,严重者还会出现虚脱和意识丧失。
长期滥用吗啡可导致精神不振、消沉、思维和记忆力衰退,并可引起精神失常、肝炎等,严重的会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使用者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对吗啡产生严重的依赖性,造成严重的毒物癖,从而对自身和社会均造成极大的危害。
而目前临床上对戒除吗啡成瘾尚没有很有效的方法,且现有的一些脱毒药物尽管具有疗效但是药物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成瘾性,以成瘾性药物去治疗瘾癖,这就等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七、吗啡的发展历史
18世纪,随着美国运输业发展与工业化兴起,许多亚洲人到美国工作。他们带来了在他们的国家或地区很常用的药物——鸦片,并且将这种药物在美国推广。吸食鸦片上瘾的人数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在18、19世纪,鸦片这种药物在寻常家庭中很容易找到。
科学家希望保留鸦片药物特性,例如镇痛和止咳,但他们需要削减鸦片成瘾性。
在年,德国化学家泽尔蒂纳用热氨水浸没粗鸦片,分离出了一种淡黄色的晶体。在测试中发现此化合物的镇痛作用是同剂量鸦片的数十倍。同时可带来某种幸福感。泽尔蒂纳将此化合物以希腊神话中的梦神Morpheus命名,即吗啡。
19世纪30年代,随着吗啡的药效和作为药物的潜力被制药公司发现,吗啡的商业生产在19世纪中期出现并迅速发展。它不仅被宣传为鸦片的替代品,而且可以用来治疗鸦片上瘾和依赖。
但是当时公众已经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吸毒成瘾的危害。鸦片和可卡因成瘾在这一时期都很普遍。当时的大多数药物是口服(如鸦片酊)或鼻烟服用(如可卡因)的,人们认为成瘾和依赖是由药物口服消化和呼吸摄入导致的现象,而不是药物在大脑中的直接作用。因此,当时口服吗啡不被接受作为一种新药物,直到人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可替代的其他使用方法。
年,随着皮下注射技术的发明与完善,药物将不再需要口服,而是可以直接注射到身体的特定部位,吗啡作为一种注射药物变得相当有效,这项发明减轻了公众对服用吗啡等新开发药物的疑虑。
在战乱频仍的19世纪,吗啡被用于缓解生活在恶劣条件下的士兵的疼痛和腹泻。在吗啡的成瘾性开始显现之前,那些在战争期间被注射吗啡的士兵回到社会后,出现了上瘾依赖症状,“士兵病”成为吗啡依赖症状的绰号。
20世纪初,吗啡成瘾和依赖很快在普通大众中蔓延开来。事实上,随着人们对吗啡及其新的使用方法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吗啡和皮下注射工具开始在整个社会中大量出现,吗啡成瘾和依赖变得没有社会阶层和界限。吗啡引起了又一次与鸦片一样的毒品大流行并席卷了整个社会。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吗啡问题,世界各国政府迅速制定了强硬的法律,限制吗啡的消遣式使用。也就是说,吗啡虽然可以被公众使用,但规定销售者必须具有合规的文件证明和征税。
大约60年后,美国国会通过了更严格的法案,没有处方而持有吗啡的人将面临巨额罚款,甚至可能坐牢。根据该法案,吗啡被认为具有很高的滥用潜力,但可以在严格限制下用于医疗。与氢吗啡酮、杜冷丁、美沙酮、可卡因和PCP归为同类药物。如今,病人只能在医生的监督下、特殊情况下使用吗啡。
吗啡与鸦片一样是把双刃剑,将药品变成毒品也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的事。在英语中并无毒品这一独立名词。毒品与药品统称为drug。所不同者,毒品是在药品前冠以非法或违禁的定语,称之为illicitdrug或illegaldrug,籍以明确毒品具有非法使用药品这一特性。这就说明,人类对毒品的认知是全面的,正确合理的使用就是治病救人的药品,非法滥用就是危害健康与社会的毒品。所以,真正为恶的并不是药物本身,而是人心。
在此,我们呼吁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洁身自好,谨慎交友,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