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一条“父母抹酒精退烧致4岁女儿住进ICU”的新闻冲上热搜,起因是4岁晓月(化名)反复高热,父母多次用75%酒精擦拭孩子和湿敷,导致孩子急性酒精中毒,出现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大脑功能受损,送进了重症监护室(ICU)。这是一个惨痛教训,好在晓月2天后苏醒了,目前已开始接受康复治疗。
发热俗称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儿科门诊特别是急诊最常见的主诉。作为家长,基本都有应对过宝宝发烧,但是当自己的宝宝烧得小脸通红、有寒战或者精神差的时候,大多数家长还是会手足无措。当宝宝发烧时,您应当做点啥?
QA
问题1.宝宝发烧了,可以吃退热药么?
除2个月以下的宝宝外,发烧是可以使用退热药的,但前提是要确定孩子的体温情况。家长应当尽快使用科学的方法测量体温,常用的方便的测温方法:直肠测温、腋下测量、耳温测量、口腔测量等。我国版《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推荐:对≥2月龄、腋温≥38.2℃或因发热导致不适宜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应给予退热药物。
常见误区:
①发现发烧,用手触摸额头很烫,不测量体温就立刻给药。
②孩子低热,状况很好,为了防止体温升高,提早给退热药预防。
③孩子发烧,已明显不舒适,不给退热药。
划重点:科学的方法测量体温;≥2月龄、腋温≥38.2℃;发热导致不适宜和情绪低落。2月龄以内婴儿禁用任何退热药。
问题2.宝宝有哪些退热药可以选择?
宝宝高热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推荐安乃近、乙酰水杨酸、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药物作为退热药用于儿童。
常见误区:
①使用尼美舒利给儿童退烧。
②使用氨基比林肌注退烧。
划重点: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问题3.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选哪种?
对于大部分儿童来说两者都是公认安全的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2月龄以上的宝宝,布洛芬可用于6月龄以上的宝宝。我们通过表格来看看两者的一些差别。
对乙酰氨基酚同布洛芬的区别
综合来看两者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相差不大,适用年龄的儿童两者都可以选择。
划重点:合适的病人,合适的药物,合适的剂量,合适的给药时间,合适的给药途径。
问题4.两种退烧药可以联用或交替使用吗?
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两者联用不能提高患儿的舒适程度,反而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各国儿童退热药使用指南均不推荐两药联合或交替用于退热治疗。
常见误区:
①宝宝烧的太高了,把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一起吃。
②宝宝反复发烧,第一次吃完布洛芬,间隔2小时还在发烧,又给了对乙酰氨基酚。
划重点:不推荐联合或交替使用。
问题5.除了退烧药,可以物理降温吗?用哪些方法?
各国指南均不推荐物理降温用于退热,尤其是乙醇擦身、冰水灌肠等方法,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寒战、起鸡皮疙瘩、哭闹等)。因儿童皮肤薄、皮肤表面积大,酒精擦浴极易透皮吸收,大家都知道成人口服头孢等药物不能喝酒,对儿童使用酒精擦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相当于“饮酒”!
对于发热儿童,提倡的“物理降温”护理策略的原则是让宝宝舒服,所以可以采用温水外敷额头、温水浴、适当减少衣物、退热贴、退热毯、风扇、降低室内温度等方法,通过热传导、对流及蒸发作用带走身体的热量,提升宝宝舒适感。但要记得,我们所有护理操作的前提是让宝宝更舒服!
常见误区:
①酒精擦浴,酒精湿敷。
②宝宝发烧,要“发汗”,多穿衣服或用被子“捂汗”。
划重点:提高宝宝舒适感。
问题6.发热时能不能多盖被子?
在体温升高期,孩子有畏寒、寒战等症状时,可适当增添衣物保暖以提高患儿舒适度。但在发热持续期,太多太厚的衣物或被子不易散热,可能导致宝宝热量储积,增加不适感,此时应当适当减少衣物或被子。
划重点:根据孩子情况,适时增减。
问题7.宝宝发热,应当吃点什么?
宝宝发热应当注意休息,多饮水,保证液体入量,如有多汗,可以饮用淡盐水或采用口服补液盐,补充丢失的盐分。发热时宝宝多有消化功能下降、胃口变差,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高热量的食物,如米粥、牛奶等,可少食多餐,不应过度忌口,在没有食物过敏的情况下,食材没有特别禁忌。也可结合儿童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疗方。
常见误区:
①孩子发热,不爱吃,就不喂了。
②孩子发烧,不能吃肉,不能吃蛋。
问题8.宝宝发热,什么情况需要就医?
①3月龄儿童发热,应当及时就医;
②孩子一般状况不佳、哭闹、嗜睡、拒食等,应当立即就医;
③口腔、直肠、耳温≥40℃或腋下温度≥39.4℃;
④发热伴抽搐或新发皮疹;
⑤反复发热;
⑥有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缺陷等)。
对于宝宝发热,家长不要惊慌,要采用科学的、自家宝宝易于接受的方式测量体温,并动态监测。退热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轻发热所造成的不适,提高宝宝的舒适度,而不是单纯恢复正常体温。除退热外,更应积极查找和治疗引起发热的病因。在特殊情况下,为保护脏器功能应当积极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