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霉菌毒素的混合感染对猪群造成的危害很大,因此预防和治疗霉菌毒素中毒,对保证猪群健康、降低损耗、提高效益很有必要。
(1)饲料要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注意严格控制饲料及原料的水分,使霉菌无法生长或减少霉菌生长。严格按照国家霉菌毒素控制标准挑选饲料和饲料原料。根据我国有关规定,饲料中以下各种毒素允许的最高限量分别为:黄曲霉毒素B微克/千克,烟曲霉毒素50微克/千克,赭曲霉毒素20微克/千克,T-2毒素80微克/千克,呕吐毒素微克/千克,玉米赤霉烯酮微克/千克。
(2)饲料中添加蛋白质、氨基酸、硒、维生素。肝脏可净化被动物吸收的霉菌毒素,此净化过程基于谷胱甘肽的氧化还原反应,硒能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蛋氨酸有利于谷胱甘肽的组成。叶酸可直接去除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
(3)使用优质防霉剂,预防原料或成品饲料霉变。可使用有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减少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但应注意其吸附作用的效果(避免对营养素的吸附,对霉菌毒素吸附专一性和多能性)及在饲料中合适的添加量。也可使用专用的霉菌毒素分解转化酶,降低或消除对应霉菌毒素的毒性,如“环氧基专用酶”能切断F-2毒素、DON(呕吐毒素)、DAS(蛇形毒素)等毒素的“环氧基”,使之失毒。
(4)发现中毒症状后,立即停喂含毒素饲料,更换安全饲料。
(5)暂无针对霉菌毒素中毒的特效疗法,只能采用对症治疗:大猪25%葡萄糖注射液60毫升,加维生素C10毫升静脉推注,连用3~4天。绿豆50克、甘草20克,煎水,放入水槽中让猪自饮,同时加白糖拌料,每头20克,每天2次,连续7~10天,有一定辅助作用。症状严重的猪,灌服淀粉浆泻剂(淀粉50克,加水煮成糊状后加硫酸钠50克),以保护胃肠黏膜。5%葡萄糖注射液毫升,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安钠咖5~10毫升。对于正处于休情期的未怀孕成年母猪,前列腺素F2a可一次给予10毫克或连续给药2天,每天5毫克,有利于清除滞留黄体。恢复期病猪,抗病毒1号克配以小苏打克拌料千克,连续饲喂7天。针对肠道感染,饲料中添加林可霉素克/吨、硫酸多黏菌素克/吨,连续14天。个别严重病例、有神经症状者、黄疸严重者,静脉注射高糖、维生素C、维生素B1、三磷酸腺苷(ATP)、辅酶、肌苷、护肝药物。全群测温,体温超过39.8°C均视为合并感染猪,甲硝唑10毫克/千克肌内注射,每天2次,隔48小时再用药2次。在饲料中未用药之前,肌内注射抗生素克菌舒15毫升/头,每天2次,饲料中用药后又能采食者停用。催便排毒,可用0.1%高锰酸钾、温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进行洗胃或灌肠,然后内服盐类泻药,如硫酸钠30~50克,一次内服;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毫升,5%维生素C5~15毫升,40%乌洛托品20毫升;同时皮下注射20%安钠咖5~10毫升,以强心排毒。建议使用10%氟苯尼考注射液、10%恩诺沙星注射液,以缓解腹水、水肿、肾肿、拉稀等,必要时用氟苯尼考拌料控制继发感染。
(6)对正在发病的仔猪推迟免疫注射,同时加强哺乳仔猪的护理,以免引起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
1、高效降解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霉菌毒素;抑制动物肠道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的生长,改善动物肠道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
2、本产品95%的微粒大小达到纳米级,表面积大,暴露在表面的原子数多,离子交换能力强,广谱吸附霉菌毒素,有非常强的吸附力,并与霉菌毒素结合后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不易解脱。
3、酸分子进入霉菌细胞内,能裂解成离子和质子,使细胞PH值下降,从而干扰霉菌细胞的DNA、RNA、蛋白质、类脂的合成。
4、性质稳定,不受饲料加工工艺的影响,高温对该产品无显著影响。
5、加速组织代谢,清除体内毒素、还原肝脏转化酶、激活免疫系统。
6、动物预防期间亦可使用,空间孔径达到纳米级,不吸附动物用药、维生素、氨基酸和其它。
1、一般情况或长期添加本品0g拌料斤
2、霉变严重时,本品0g拌料0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